说说浦东的盐场和团

泽洋的趣事 2024-12-07 05:26:57

浦东有许多地方以场、团、灶命名,如新场、大团、六灶等。这种地名的来历,还是有很深的历史底蕴的。

曹路镇龙王庙

据史料记载,唐开元年间,应该是公元713年,官方在现浦东新区的下沙、周浦、北蔡一线修筑护海塘。当时的护海塘位置,也就是现在的沪南公路。沪南公路东侧有一条平行的河,叫咸塘港,就是以前挖土筑塘时形成的。

北蔡镇复地活力城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当时的浦东沿黄浦江地区,已经成陆。再如往前溯源,北蔡、周浦、下沙、航头一带,沿海沙滩海岸的形成,最多也就在1700年前左右。

周浦万达广场

浦东沿海陆地向东涨得很快,1000多年前,海岸线已经东移至川沙、惠南的一线。距今600多年前,白龙港、三甲港—线又形成沙带海岸。

1733年,当时为了抵御海潮侵袭,南汇县知县钦琏,奉命修筑新海塘。这条海塘,就是现在的川南奉公路。民间称颂钦琏的功绩,亲切地叫这条海塘为钦公塘。

曹路镇招商花园城

在浦东的古代,海水晒盐、制盐业发达。现在浦东的许多地方,还有制盐痕迹的地名延续了下来。元初,官方对盐场进行了重大改革。形成了以场为管理部门,立团定界,团、场、灶三个层面的格局。

元朝时的官盐管理部门,叫盐课司署。该机构设在鹤沙,就是现在的航头镇下沙社区,鹤沙因此而成集镇。自元代中叶起,直至明代中期,这是下沙盐场发展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明代继承了元代海水晒盐业的生产方式,并把废除私灶、聚团公煎法推广到全国各地。

据史料记录,明正统年间,也就是1436年~1449年,下沙盐场的盐产量为8450吨。当时,下沙盐场因泥沙沉积,海滩日渐向东南方向延伸,陆地面积继续扩展。为了适应这一新的情况,盐课司署由下沙镇迁至原下沙南场,也叫新场。现在的新场镇,就是因此而形成。

新场古镇

以团为生产单位,打破了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状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团下面统计设置煎盐灶为生产单元,连续不断地使用大型煎盘生产海盐。在生产方式变化中,在历史延续过程中,逐渐将盐场各分场合并,重新布局。

在明朝时,浦东这一片设置的盐政机构,由杭州都转盐运司松江分司管理。松江分司下辖3个盐场,每个盐场管理3个团,最终形成了3个场、9个团,沿海岸线由南往北、依次分布。

大团镇老衔

最后整理一下,当时的九个团,在现在浦东的位置:

一团,就是现在的大团镇。

二团,就是过去南汇县三墩乡,现与大团镇合并。

三团,就是现在的惠南镇,以前是南汇县的县城。

四团,以前叫南汇县盐仓乡,现在是祝桥镇的盐仓社区。

五团,就是现在的祝桥镇。

六团,就是以前川沙县六团乡,现在是川沙新镇的六团社区。

七团,就是以前的川沙县江镇乡,现在是祝桥镇的江镇社区。

八团,就是现在的川沙新镇,以前还是川沙县的县城。

九团,就是以前川沙县龚路乡,现在属于曹路镇龚路社区。

0 阅读:18

泽洋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