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他本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坐拥亿万家产,享受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奢华人生。
但他却选择了另一条几乎没人会选的路——
化身废品收购员,在异国他乡捡垃圾十年,只为悄无声息地把六万件国宝送回祖国。
他的名字,赵泰来,注定不会被遗忘。
为什么会这样呢?
——
1977年的春天,赵泰来站在病床前,听着姨妈用微弱却坚定的声音向他交代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
这不是普通的家族往事,而是一项足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使命。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晚清时期。
那时候,列强环伺,国门洞开,大量珍贵的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成为异国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战利品。
赵泰来的曾外祖父伍廷芳,身为清朝外交官,看尽了这一幕幕屈辱。
他不是手握兵权的将军,无法力挽狂澜,但他能做的,是尽可能地挽回一点损失。
他秘密收购这些流散的文物,将它们藏于伦敦一座隐秘的庄园,等待有朝一日能送它们回家。
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责任落在了赵泰来的肩上。
姨妈临终前留下的不是遗产,而是一个难度极高的任务——六万件文物,如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运回祖国?
——
赵泰来没有像传统的收藏家那样,去竞拍、去谈判。
他选择了一条最不起眼、最容易被忽视的道路——做一个废品收购员。
这个身份不仅能掩盖他的真正目的,还能让他自由出入城市,暗中筹备运输计划。
他租了一辆旧货车,穿梭在伦敦的大街小巷,收集那些看似毫无价值的废旧物资,实际上,他是在为国宝的运输做准备。
要把六万件文物安全送回中国,谈何容易?首先是包装。
如果只是随意装箱,稍有磕碰,这些国宝就可能付之一炬。
于是,他开始在垃圾堆里挑选最合适的泡沫、布料、木箱,一点点地拼凑出最安全的包装方式。
然后是运输。
文物不能大规模运送,否则很容易引起注意。
他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次只运送少量,并且混在普通货物之中。
有时是一箱旧书,有时是一些看似破烂的瓷器,甚至连装箱的木头,他都特意做旧,以免被怀疑。
最难的,是资金问题。
六万件文物的运输费,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承受范围。
尽管姨妈留下了一些钱,但远远不够支撑这场长达二十年的行动。
他只能节衣缩食,甚至去打零工来补贴运输费用。
有时候,他连一杯热咖啡都舍不得买,但如果能省下一点钱,就意味着又能运走几件文物。
——
这场战斗持续了二十年。
在这期间,他被海关盘查过,被人怀疑过,甚至差点因为资金断裂而不得不放弃。
但他从未停下。
他知道,每一件文物的回归,都是对历史的一次弥补。
最终,所有的文物安全抵达中国。
没有一件丢失,没有一件损坏。
这些宝贝重新回到了博物馆,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而赵泰来,依旧保持低调,不接受采访,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
他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些展出的文物,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
——
有人说,赵泰来是个疯子,放着亿万家产不要,非要去干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也有人说,他是时代的英雄,是文化的守护者。
如果没有他,这六万件文物或许永远无法回家。
而他呢?依然是那个低调的废品收购员,只不过,这一次,他收集的不是垃圾,而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