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脾胃论》(明·李东垣)《痰证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痰多嗓子不适,总觉得喉咙里有东西却咳不出来,是很多人的困扰。中医认为,这背后是"肺脾不和,痰湿交织"的问题。今天我要分享的两味中药,一味管肺一味管脾,恰好从根源上化解痰湿问题。它们不是名贵药材,却是祖辈智慧的结晶,用得巧妙,效果显著。

我在门诊常见许多患者抱怨:"老感觉喉咙有痰,清不干净,吃了不少止咳药,效果不明显。"
痰湿之所以难对付,是因为多数人只看到"痰",没看到"源"。
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这句话蕴含深意——痰的产生主要与脾胃和肺有关。脾虚运化不力,水湿内停,聚而成痰;肺失宣降,气机不畅,痰湿无法排出。
有位60多岁的张大爷,退休前是中学老师,讲课时嗓子用得狠,现在总感觉喉咙有痰,清晨尤为明显。他去医院检查,没什么大问题,吃了一些西药,效果不明显。

当他来找我,我问他平时饮食如何,他说:"爱吃冷饮、甜食,脾胃一直不太好,常感觉腹胀。"再一诊脉,果然是痰湿内蕴,脾虚湿盛,肺气失宣的典型表现。
第一味神奇药材:化痰排浊的"肺部清道夫"川贝母,这是一味直接作用于肺部的良药。
说起川贝,很多人只知道它能止咳,却不知它其实是一位"肺部清道夫"。川贝性微寒,味甘微苦,入肺经,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

川贝的特点在于化痰不伤正气,既能清热又能润肺,对于肺热痰黏、肺燥干咳等多种情况都适用。
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同时解决"痰多"和"痰少"的问题。
一些咳嗽是因为痰多阻滞气道,川贝能化痰排浊;另一些则是因为津液亏损,肺部干燥,川贝能润肺生津。这种双向调节的特性,在中药中并不多见。
我在临床中常用川贝配伍不同药物:川贝配杏仁、桔梗,增强宣肺化痰效果;配百合、麦冬,增强滋阴润肺功效。

张大爷的情况,我用了川贝粉3克,每天早晚各一次,温水冲服。一周后他反馈说喉咙舒服多了,但早上起床还是有点不适。这是因为我们只解决了一半问题——肺部的问题改善了,但脾的问题还没解决。
第二味药材:健脾祛湿的"脾胃调理师"白术,这是一味直达脾胃的良药。白术性温,味甘苦,入脾经,是健脾祛湿的要药。古人称它为"脾之王",可见其重要性。
白术治脾虚有独到之处,能健脾又能燥湿,二者兼顾。
很多健脾药偏于补益,而白术则健脾同时能祛湿,对于脾虚湿盛的痰湿证尤为适合。它能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痰湿的产生。

明代医家缪希雍说:"白术,脾之健也,燥脾之湿也,湿去则运化旺,运化旺则痰不生矣。"这句话精准描述了白术治痰的机理。
白术配伍灵活:与茯苓、薏苡仁同用,增强健脾利湿功效;与陈皮、半夏同用,健脾化痰效果更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术的"健运"功能也帮助药效发挥。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脾健则药力能更好地被吸收利用。白术健脾,不仅自身发挥作用,还能促进其他药物功效的发挥,有"领袖"之能。
张大爷的情况,我在川贝的基础上加了白术6克煎汤服用。两周后,他喜笑颜开地告诉我,早晨起床不再有痰卡喉的感觉,整个人精神也好多了。

川贝和白术单用各有所长,合用则效果倍增。这种协同作用体现了中医"标本兼治"的思想。
川贝主治标——直接作用于肺部痰湿;白术主治本——调理脾胃,减少痰湿生成。
正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说:"治病必求于本"。标本兼治,才能标本同消。
这两味药组合起来,形成了"上清下健"的治疗格局:上清肺热痰浊,下健脾祛湿邪。这正是痰湿体质人群的理想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两药性质互补:川贝微寒,白术偏温,寒温结合,避免了偏颇,使治疗更加平和。

这两味药在日常养生中很容易应用。以下是几种实用方法:
1. 川贝白术茶:川贝母3g(捣碎),白术6g,沸水冲泡代茶饮。适合长期有痰湿困扰的人群。
2. 川贝炖梨:取一只雪梨,挖空中心,放入川贝粉3g,隔水蒸30分钟。晚上服用有助于安神润肺。
3. 白术山药粥:白术10g,山药30g,粳米100g,熬粥食用。早餐食用,健脾祛湿效果佳。
使用这两味药也有注意事项:
体质燥热者应慎用或减量白术,以免助热伤阴;脾胃虚寒明显者可减少川贝用量,或加入温性药材调和。痰湿严重者可酌情增加用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辨证施治是关键,同样的症状可能源于不同的体质问题。
有些人痰多是湿热为主,有些则是寒湿为主;有些是肺热较重,有些则是脾虚较重。不同情况,用药配伍也应有所区别。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生活中的痰湿调理妙招除了药物调理,生活中一些小习惯也能帮助痰湿体质的改善:
1. 饮食调整:减少甜食、油腻食物摄入,多吃薏米、冬瓜、萝卜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早上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稀释痰液。
2. 作息规律:中医认为"肺主气,卫外司呼吸",规律作息能增强肺的功能。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损伤脾胃。

3. 适度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对调理气机、化痰祛湿有良效。特别是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和"左右开弓似射雕"对肺气的疏通很有帮助。
4. 按摩刺激:每天揉按足三里、丰隆、肺俞等穴位,可辅助化痰祛湿。
痰湿体质的自测与预防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痰湿体质?有以下几个简单指标:舌苔厚腻、胸闷、腹胀、口粘、大便不爽、易困倦。若符合3项以上,多属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形成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预防大于治疗。
痰湿体质的人,即使没有明显症状时,也应注意预防调理。春季是痰湿加重的高发期,可提前服用川贝、白术等药物进行调理,预防大于治疗。

喉咙有痰,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全身健康。"肺脾同治"的思路,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精髓。
川贝和白术这两味药,一味管肺,一味管脾,共同作用于痰湿。它们不是贵重药材,却是实用良方,值得每个痰湿体质的人了解和应用。治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贵在坚持。希望大家能从根源上调理体质,远离痰湿困扰,享受清爽的呼吸与健康的身体。
雷池
问川贝母市面上有真的吗?
红太阳 回复 03-12 18:02
药店有川贝母,白色果子硬性。不能用浙贝母代替,药店会给浙贝母别人以次充好,没有效果
L聪
白术还能能止血化瘀
欢乐马
[玫瑰][玫瑰][点赞][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