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正午时分,从深圳星河商圈的办公楼向外眺望,几个黑影在空中穿梭,那是无人机在忙着送外卖。
此场景并非孤立存在,同样也在上海百联金山购物中心上空上演。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低空飞行领域的应用场景日趋广泛,低空经济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自今年以来,低空经济领域行业和政策利好频发,垂直起降航空器领域也喜讯连连。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升温,其背后所蕴含的超万亿市场规模逐渐显现,同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作为低空经济的一大载体,目前,我国无人机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据统计,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约13.8%,全国无人机企业已超过1.5万家,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超过70万个,无人机注册数已超过100万架,年飞行量约2000万小时。
低空经济是一个更加广泛和复杂的领域,尽管无人机在低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不能将低空经济简单地等同于无人机,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
与此同时,无人物流也正在全面提速。
日前,深圳、珠海间首条无人机低空快递物流航路启动试运行,无人机物流商业化落地再度引发热议。
国内多省市也出台鼓励政策,宣布加码无人机物流等低空物流产业。
不久前,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在长三角、粤港澳、川渝、内蒙古、陕西、新疆等重点地区,鼓励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示范,形成量大面广的航空物流配送装备体系;支持研究低空物流解决方案,探索智慧物流新模式,推动大型无人机支线物流连线组网,以及城市、乡村、山区、海岛等新兴场景无人机配送大规模应用落地,推动构建航空物流配送网络。
为什么要发展“无人化配送”?
优劣势在哪?
何时能够成熟?
前景如何?
对此,多个媒体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无人机配送作为低空经济的一种实现场景,较之无人载客或其他形态而言,目前是最为容易在C端形成突破的一种方式。
其优势在于空中物流较之线下配送的速度更快、渠道更加扁平,且可以点对点直达,精准化送达时效。
劣势在于现有技术条件和物联网能力下,无人机配送的载货能力不足、成本较高,且往往只能就单一订单进行配送,其应用场景也更偏外卖而非传统电商,消费场景有待突破。
无人机物流商业化落地的难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瓶颈导致成本较高且服务区间不足,同时载重和可运输物品受限。
二是服务体验有较大限制,即使是以外卖为特征的即时配送,其收件对象的位置也可能在时间差中发生变化,且并非任何场景都适合无人配送精准送达。
无人机物流由于可以点对点送达,较之传统物流的接力式送货,必然可以扁平化渠道。
如果大批量使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有效地北斗导航系统,不断集约,可以突破传统人力密集型物流难以降低的成本天堑。
但这必须有赖于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包括无人机的续航、智能等能力的升级,以及相应成本进一步下降,以及任务系统从点对点到单次多任务能力的提升。
在达成单次多任务能力、单次大载重能力等真正场景应用和成本降低刚需的之前,本质上只是相关物流配送企业亮肌肉和试错的一种方式,也只能有限使用在送咖啡、餐点或小件快递等狭窄场景中。
一旦规模商业化,劳动密集型的物流快递行业,将可以通过无人配送走向集约智能模式,极大的降低人力成本,并通过技术迭代,挖掘包括同城配送、冷链速达等一系列暂未破冰的物流消费场景。
此外,快递物流企业在乡村等偏远地区的投放,将进一步延伸,尤其是一些过去只有邮政能够抵达的“极限地区”。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