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也是好起来了,都有jellycat麻辣烫了(能吃版)!

食上百位 2024-11-29 17:05:20

原创:吃货研究所

今年简直就是“Jellycat元年”,各种毛绒绒的玩偶接棒文创雪糕,成为新的周边大热门。

如今,“Jellycat创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之前是把麻辣烫各个食材做成拟人可爱玩偶,现在又开始把“jellycat”做成真正能吃的麻辣烫了。这怎么不算是一种回归初心呢?

网上发的麻辣烫 | 截图来自小红书

01

Jellycat麻辣烫

/ 放了卡通面团的东北麻辣烫 /

自从在网上刷到一家“Jellycat麻辣烫”的图,马上就心痒痒跃跃欲试。骑上我的小电驴,风驰电掣到店,开吃。

但万万没想到,满心欢喜的我,看到端上来的麻辣烫时,一下子就轻轻地碎掉了。

别人发的麻辣烫👇

别人的麻辣烫 | 图片来自小红书@糖醋小排骨

我买到的麻辣烫👇

我买到的麻辣烫 | 作者 拍摄别人图片里的玩偶,精致、可爱、软萌,造型清晰。胖乎乎的蘑菇头、圆滚滚的茄总、绿色的豌豆和黄色的玉米人,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是什么。而我碗里的玩偶,只有“蘑菇头”勉强维持住了造型,其他不是被煮得发福胖没了形,就是被煮得模糊了五官。这个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距,活像人家是海马体精修写真,而我这个是找路边大爷帮忙拍照,他在按下的瞬间还给手机晃了一下——你看紫色“茄总”像是很开心的样子吗?

模糊的“茄总” | 作者 拍摄别人的玉米:嘻嘻👇

图片来自小红书@頭套小丸子我的玉米:嘻……嘻到五官化掉👇

玉米 | 作者 拍摄而且别人的照片里,玩偶们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碗,我的就一样一个,一个都不带多的。

一共就4个 | 作者 拍摄因为被煮胖了许多,玩偶最外层已经非常软滑,要想用筷子夹起来得小心又小心,稍微一用力就会夹得面目全非。玩偶们是加了蔬菜汁做出来的实心面坨坨,即使蘸再多的酱,吃起来也不入味,只有一股子面味。口感沙沙的,略黏牙,随便一咬就留下一排牙印坑。

面坨子的口感和味道都不太妙 | 作者 拍摄去掉玩偶,其实麻辣烫本身的味道还可以。汤底微甜,吃起来咸香浓郁,麻酱味若隐若现,花椒麻味比较突出。麻辣烫的配菜不能自选,都是店家直接配好的,基本是豆皮、豆芽、卷心菜、蟹味棒……主食放了好几种,有吃起来硬硬弹弹的白面条和黄面条,还有咬起来很有嚼劲的牛筋面,口感爽滑的冷面等等。其实可以理解成一碗放了配菜的面条。

麻辣烫吃着还行 | 作者 拍摄这家店在北京一共有6家,但目前只有惠新东街店可以选择带玩偶的麻辣烫(玩偶版比普通版贵8元),其他分店暂时都是普通麻辣烫。我第一次不知道,去了另一家店,就只吃到了不带玩偶的。但整体来说,我觉得不管是不是玩偶版本,都属于不用专门跑一趟去吃的店哈,在东北麻辣烫赛道里不算很能打的。

不用专门跑一趟哈 | 作者 拍摄

02东北麻辣烫/ 老式麻辣烫和黏糊糊麻辣烫 /

麻辣烫一开始诞生于四川,但在东北按当地人口味进行改良后,自成“东北麻辣烫”一派,人气相当红火。麻辣烫刚进入东北时,基本保持了原本四川麻辣烫重油重辣的风味,后来跟随当地口味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做了减油减辣的处理,整体味型更偏咸辣。这就是东北的老式麻辣烫,也是麻辣烫来到东北经过本地化后最初、也是流传最广的形式。

东北老式麻辣烫 | 阿肚 拍摄

现在网上很火的“东北黏糊糊麻辣烫”,加一大铁勺麻酱花生酱,几乎铺满整个碗表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除了麻酱,灵魂之味还来自于白糖和蒜汁,这一大碗下去,真的要把人香迷糊。

黏糊糊麻辣烫 | 小红书@偶尔不温柔的夹心妹妹

除了口味上的改良,在食材的选择上,东北麻辣烫也很有东北特色。四川麻辣烫的荤菜大多是动物下水,郡肝、鸭肠、毛肚、郡把、兔腰等等,来到东北,荤菜则多为肉片和各种丸子。主食上,东北麻辣烫也根据本地口味,加入了玉米面、牛筋面、土豆粉、年糕、小油条,还有丰富的豆制品。

东北麻辣烫 |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除了改良版麻辣烫,东北还盛行无汤汁版本的麻辣拌。蔬菜、丸子、主食、蘑菇等煮熟后沥干水分,再加入调味料拌匀食用,麻辣拌可选的口味比麻辣烫更丰富,麻辣、酸甜、酸辣、甜辣,其中酸甜口尤为精髓,在麻辣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醋和糖佐味,非常“东北”!

麻辣拌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本文作者:刺猬、小Z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