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建筑市场的下行,建筑企业逐步迈入空气稀薄地带,为了应对传统业务收缩的冲击,建筑企业纷纷探寻“第二曲线”,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打开未来发展空间。
近两年,尤其是建筑央国企在新业务拓展上取得了快速突破,他们都在做哪些新业务?
研究发现,建筑企业主要围绕传统建筑主业进行横向或纵向拓展,“建筑+更新运维”“建筑+新能源”“建筑+生态环保”“建筑+实业”“建筑+数字化+绿色低碳”“建筑+乡村振兴”成为企业拓展新业务的主要方向。
01
建筑+更新运维
(1)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的概念源于国外,是西方一些国家解决城镇化发展时出现多重问题后,探索演变出的一个概念。
中国的城市更新,最早发端于1970年代,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发展,城市粗放化的低水平发展也开始进入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2021 年,城市更新被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承担着保障民生、促进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扩大内需的重要角色。
对建企而言,城市更新是 “新概念” ,但蕴含大量的 “旧业务” ,包括房建、基建等工程设计与建设业务,也包括投资、运营业务,是建筑企业向“投建营一体化” 方向转型的助推力。
今年6月,国家财政部发布《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从2024年起,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开展竞争性评审,首批拟支持的15个城市为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岛、武汉、东莞、重庆、成都、西安。
7月31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24〕17号),对下一步城市更新提出要求。
8月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有关部门又重点提及城市更新的推进。
按照国务院的最新要求,此轮城市更新的内涵包括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市洪涝治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同时,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以及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市燃气、供热等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的完善等内容。
在近两年建筑市场走向存量和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城市更新成为建筑行业各企业都积极布局、奋力争强的高地。
(2)城市运营:
所谓城市运营,是指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途径,将城市资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达到增值的过程,运营对象包括城市中的“人、地、财、产、技、数”等资源和资产。
随着政府改革和职能的转变,许多政府职能将推向市场,今后政府向市场购买的服务将不断增多,城市运营商也获得了相应的历史机遇。
对于建企来说,发展城市运营业务,是完善企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有利于获取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目前,城市运营主要还是地产商、物业公司、政府、商业巨头在运作,真正由建筑企业运作的较少,参与度较广的企业如隧道股份等;其他大部分建企,均有设自己的运营公司,择优择机进入城市运营市场。
根据企查查,由“城市运营”关键字检索得到的历年新成立的企业数量一直在持续地稳步增长。
2023年新成立的名称中,“城市运营”的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相当于每天有57家新企业成立。
图:每年新成立城市运营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随着城镇化发展逐渐步入尾声,我国的城市发展正在从建设时代进入运营时代,市场的变化倒逼政府、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土地运作模式。
以产业的集聚为核心来吸引人财的聚集,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来助力城市管理决策,向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
02
建筑+新能源
(3)抽水蓄能新:
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储能方式,具有容量大、成本低的明显优势,对于削峰填谷、平滑负荷、快速调整电网频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期间,将在200个市、县开工建设200个以上的抽水蓄能项目,开工目标2.7亿kW。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战略,建设需求强劲、空间广阔。
抽水蓄能的爆发式增长,加之电力市场投资建设主体加速由单一走向多元、价格回报机制加快完善,众多建筑央企开始大举进军抽水蓄能市场。
目前,在建和已建成的抽水蓄能项目基本是由建筑类央企承建。其中,中国电建作为最早从事抽蓄电站设计和建设的“国家队”,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中国能建、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冶等央企也正加快布局抽水蓄能业务。
(4)光伏:
今年8月23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0亿千瓦,同比增长14.0%。
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4亿千瓦,同比增长49.8%;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8%。
风电、太阳能装机合计达到12.1亿千瓦,提前约六年半实现2030年风电、太阳能总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的承诺。
中国光伏装机从2015年的43GW,增长到2023年的610GW年复合增长率为39%,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规模增长速度,高于集中式光伏。
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规模从2015年的37GW、6GW增长到2023年 355 GW、254GW,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6%、59%。
光伏行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之下,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建设成本快速下降。
2021年起集中式光伏电站已全面进入“平价时代”,不再需要财政补贴,自此,光伏行业迎来了政策、市场、资本三重加持的快速发展期。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建筑企业正积极拓展光伏发电业务。
从现有布局情况看,大部分建筑企业主要依托自身传统施工优势拓展光伏领域,主要参与多晶硅项目、光伏电站EPC项目建设等。
发力方向集中在建设端;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凭借在能源电力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延伸产业链,同时参与光伏电站的投资与运营。
(5)风电:
风力发电行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政策措施的持续推动下,中国风电产业从粗放式的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转变。
中国风电装机从2015年的145GW增长到2023年的44GW,年复合增长率为15%,未来中国风电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风电业务也成为近几年建筑企业密切关注的新业务领域,但相比光伏,风电工程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建筑企业想要进入并非易事,因此目前行业主要由大型建筑央企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电建、中国能建承揽了大部分风电建设项目,而中国交建凭借涉水业务领域较强的装备、技术、经验等优势,在海上风电安装领域打造了较强的竞争力。
03
建筑+生态环保
(6)水环境治理:
当前国家整体的水体环境质量依然不容乐观,水环境治理预计未来仍将是生态环保重点领域。
全国几大重点流域,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附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将持续释放市场潜力。
在市场持续增长的驱动之下,建筑企业纷纷进军水环境治理领域,由于水环境治理项目往往是体量巨大的打包项目。
使得建筑央企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其中中国电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等企业早已提前布局。
(7)国家储备林建设: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作为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已出台众多相应的支持政策,市场将呈现出积极稳健的增长。
储备林基地建设的大量工作是土建施工,因而受到建筑企业的高度青睐,由于国家储备林项目生命周期长、前期投入大;
市场主要参与主体是建筑央企,目前储备林建设已成为众多建筑央企“第二曲线”发展的重要领域。
(8)EOD:
自2018年以来,EOD一词在各类政策文件中频繁被提及。
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生态环保领域“放管服”的改革,首次提出探索EOD模式;
2021年4月和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先后两批确定了共94个EOD模式项目试点。
并且,在两批试点后,未来EOD模式将遵循“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原则,进入常规性申报阶段,EOD项目也迎来了一波爆发式增长。
2023年12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的通知》(环办科财〔2023〕22号)明确要求:
找准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精准施治;选好关联产业,确保增值反哺;选对实施主体,确保落地实施;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运营;坚持守正创新,确保规范实施。
根据生态环境部6月消息,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229个EOD项目,已获授信2012亿元。
在全力达成“双碳”目标的背景下,EOD项目迅速成为建筑企业的一大“揽活神器”。
EOD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涉及专业多、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等特点,因此建筑央企在EOD项目领域是绝对主力。
且由于EOD项目大多有生态综合治理的诉求,在生态环保业务、涉水业务、基础设施业务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市场参与度更高,如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电建等等。
04
建筑+实业
(9)建筑砂石骨料:
当前我国骨料行业向规模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过去低门槛、不环保等问题将在政策引导下得到改善;
建筑砂石骨料业务以其广阔市场和可观利润,成为建筑企业进行产业链拓展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可以解决自身砂石骨料需求,另一方面有望通过外供增加企业收入。
目前,以中国中冶、中国中铁为代表的部分建筑央企旗下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其发展实业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央企也在快速布局、抢滩砂石骨料市场。
(10)高端装备:
近年来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取得长足进展,企业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依托自身丰富的实践场景,研发制造隧道、轨道交通、港口等领域的高端工程机械设备,是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扩大企业收入的有效手段。
在高端装备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等。
(11)新材料:
新材料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新兴行业,成为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头部建筑企业加大了新材料的创新研发力度,一方面可以提高产业链竞争实力、巩固竞争地位;
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国家环保要求,以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
目前来看,建筑企业主要在其主营业务领域进行新材料的研发与制造,代表企业包括中国化学、中国中冶、四川路桥等。
05
建筑+数字化+绿色低碳
(12)建筑砂石骨料:
智能建造作为降低行业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手段,加之政策的大力推动,近年来成为建筑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工程管控,再到项目施工、装备制造等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以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铁建等为代表的建筑央企走在了行业前列。
(13)绿色低碳:
随着双碳政策持续推进,建筑业亟待实现绿色转型,包括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运行等三个阶段实现技术、生产模式、运营方式的改革。
目前,领先的建筑企业正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引导整个建筑绿色低碳产业链转型升级,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冶等建筑央企在各自的优势业务领域积极进行探索。
存量竞争的时代下,积极拓展新业务是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新业务的种类繁多,企业在进行新业务拓展时,切不可一拥而上、全面铺开,而是要充分做好市场研究;
并考虑自身能力是否与之匹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企业最有利的业务中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06
建筑+乡村振兴
(14)乡村振兴:
随着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加之建筑业整体市场增速呈现下滑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饱和等大背景,乡村地区或将为建筑企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均将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
政策支持下,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从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随着政策持续加码,各类资源要素加快向农村聚集,农村地区将产生大量的市场机会。
表 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部分)
建筑企业通过与政府部门、农村合作社、金融机构、科研院校等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在规划层面,建筑企业可以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在投融资层面,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改变政府单一投入方式;
在科技研发层面,与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合作共赢,充分挖掘乡村振兴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