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位于湘西,这座古城人文历史不亚于凤凰,如今却鲜为人知!

驴游记 2022-11-20 19:31:26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200多年前的一天,“七绝圣手”王昌龄站在黔阳古城的沅江边上,送别了一位姓柴的待御,写下来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

而在此之前,王昌龄写下了一首更著名的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芙蓉楼送辛渐》,虽然这次送别很可能是在江苏镇江的芙蓉楼,但写下这首诗后的第6年,51岁的王昌龄被贬到湖南黔阳任龙标尉,在此为官7年,据说他在此又建了一座芙蓉楼,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与辛渐的送别发生在镇江,但芙蓉楼却因为王昌龄而来到了湖南黔阳。

湖南黔阳古城,怀化洪江市政府驻地,三面环水,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只是在附近凤凰古城的光芒下,这里显得十分低调,鲜为人知。

黔阳古城历史城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城内青石街巷纵横交错,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原有五个城门今尚存四门遗址,其中保存最好的西门又称中正门,门上“中正门”三字系民国时期戴笠所书。

如今黔阳古城内的诸多古建筑已作为“黔城古建筑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入口处看,黔阳古城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座商业化的古城,事实上,经过千年的发展变迁,现今的黔阳古城保存了从明朝至今的历代建筑,虽然新旧混杂,但也是湖南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黔阳古城本身是不用门票的,但里面的六个景点(芙蓉楼、节孝祠、然翔园、张家老屋、中正门、钟鼓楼)要门票70元,当然除了芙蓉楼外,其他几个景点不买票也是可以看到外观的。

如果不购买套票的话,老街走走看看也是不错的,里面保存着各个时期的建筑,当然主要还是民国至今的。

黔阳是一座有城墙有城楼的古城,城墙最早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初为土城,明朝改为红砂石城墙,如今的城墙,除了少数残存外,基本上都是修复的。

东门城墙在一个小土包上,叫做龙标山,山上原有一座普明禅寺,后来寺庙毁了,只剩下这座钟鼓楼。

钟鼓楼对面是一棵大樟树和王昌龄的石像,据说唐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后,指导百姓广植树木,传说这棵樟树就是他亲手种植的,如今被称为“昌龄香樟”,不过目测,这棵樟树应该没有1200多年的树龄。

龙标山上还有一座始建于南宋的宝山书院,是我国较早的官学之一,如今这里也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中继续走走看看,古城的民居和街道都是修缮过的,这几年旅行形势不好,店铺的生意也都不好做,很多都已经关门了。

地面建筑保存数百上千年不容易,但古井保存却比较容易,这口不同寻常的井叫做少伯井,相传是王昌龄任龙标县尉时所建,清初时,黔阳古城被围困,百姓靠此井生活,少伯井井中有井,井下还有井,非常独特。

少伯井旁边的街巷中,还留存着一幅新生活标识的宣传壁画,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发起的新生活运动的宣传标语,能留存到今天,也算是少之又少了。

古城必有文庙,黔阳当然也是一座曾经有文庙的城市,只是历史变迁,黔阳文庙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剩下些许地基和一座泮池。

泮池中的状元桥倒是保存不错,妥妥的明代风格,“状元桥”这三个字是袁隆平所题,为何袁隆平会来这里题字呢?因为袁隆平工作生活37年之久的安江农校就位于洪江市,和黔阳古城相距不远,所以可以说袁隆平对这座古城是有感情的。

黔阳文庙门口就是节孝坊,走过节孝坊后,里面还有一座节孝祠,曾为供奉古城中历朝历代的节孝女子。

节孝祠在民国年间为戴笠的临时公馆和“人民抗敌后援会”所在地,现在为民间艺人的陈列馆,里面有根雕、古玩、字画等等,但要另购门票30元,估计也极少有人买票进入。

古城中有很多的历史建筑,但这座不起眼的木屋却十分了得,这是湖南省内现存年代最早的木质民居,明永乐三年(1405年)举人向以箴的故居。

这座明代早期的木屋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抬梁式斗拱结构,梁架构件上刻有“福寿康宁”四个篆体字,房屋已经成为危房,半边漏雨无法居住,还有半边以低廉价格租给一位妇人居住。

说实话,作为湖南省内极为罕见的明代木屋,保护状态居然如此,着实有点令人大跌眼镜。600多年前的木质民居,放在全世界都不算多。

也许是黔阳古城中的历史建筑太多吧,不远处的王有为故居也是明嘉靖年间所建,但年代比之前那座木屋要晚了100多年。

王有为是黔阳本地人,1540年中举人,1547年中进士,后官至四川提刑按察司副使,也是古城中的名人,王有为故居也是古城中保存最好的明代建筑。

作为一座古城来说,黔阳还是算比较大的,留存的历史建筑也不少,也有很多上镜的角度。

古城中看完后,记得要从西门出去,因为黔阳古城最有名的芙蓉楼,就在西门外的沅江旁。

芙蓉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座芙蓉楼并不是王昌龄送别辛渐的芙蓉楼,也不是王昌龄任龙标尉时所建的芙蓉楼。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流传至今的诗词就有181首,特别是他的七绝74首就占了盛唐绝句的六分之一,是与李白、杜甫同时期的著名诗人。

这首《芙蓉楼送辛渐》也是王昌龄流传最广的诗歌之一,黔阳古城宣传说这首诗是在这写的,上图中间那个“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合体字,也成为黔阳城中灯柱上的标志。不过稍微考究一下就会发现,这首诗应该是王昌龄任江宁丞时,在润州(今镇江)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写,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实际上已经说明送别发生在江浙一带。

但王昌龄除了边塞诗著名,送别诗也留下了不少,他的诗词中送别诗就有52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在黔阳时,他还写下了另外一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七绝送别诗。

这首诗就是《送柴待御》,柴待御是一位姓柴的待御,生平不详,1200多年前的某天,王昌龄很可能就是在眼前的沅江边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而江边这座大名鼎鼎的芙蓉楼,现存为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所建,纯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王昌龄任县尉时所建的芙蓉楼,早已不存。

芙蓉楼前还有一座龙标胜迹门,这座建于清中晚期的砖石建筑,门楣正中就是根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意境勾勒的“王昌龄送客图”,两侧为春夏秋冬四季图,也是黔阳古城的标志之一。

走过黔阳古城,体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意境;走过黔阳古城,偶遇湖南最古老的民居;走过黔阳古城,开启一场古风古韵的邂逅。

黔阳古城的看点较多,首当其冲便是芙蓉楼,这座位于古城外的建筑是黔阳的点睛之笔,历史从来都是因人而精彩,名人名篇的加持才能名声大振,芙蓉楼是不是送别辛渐的那座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已经深入人心;其次便是古城西门中正门,那是黔阳古城的标志,到此一游的打卡点,下午顺光适合拍照;小众的看点则是湖南最古老的木屋,古建爱好者都清楚一座明代建筑在湖南的地位,何况还是普通民居,更何况黔阳古城至少有两座明代民居。

0 阅读:69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