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明代董其昌晚年行书作品,苏轼《西江月·重九》,纸本真迹,现为上海博物馆藏品。
……
在北宋的某个深秋,重阳佳节悄然而至,这是一个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日子。而在江南的一隅,大文豪苏轼正独自品味着这份节日的静谧与孤寂。
此时的苏轼,已历经仕途的起伏跌宕,从京城的繁华到地方的偏远,再到被贬谪的凄凉,他的心境也如这秋日的景色一般,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化。然而,无论身处何地,他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从未改变。
苏轼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四周是金黄的稻田和摇曳的芦苇,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深远。他停下脚步,望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就在这时,一阵秋风吹过,带来了淡淡的菊花香和远处农家的炊烟味。苏轼深吸一口气,仿佛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岁月的流转。他闭上眼睛,让心灵与这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回到家中,苏轼提笔蘸墨,决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化为诗篇。他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那些欢笑与泪水、成功与挫折,都如同这秋日的景色一般,既短暂又永恒。于是,他写下了著名词作《西江月·重九》。
在这首诗中,苏轼以重阳为背景,借秋日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感叹世事的如梦如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又感慨自己身处异乡,无人共赏这中秋的孤光。然而,在这份孤寂与凄凉中,他又透露出一种坚韧与不屈,仿佛是在告诉自己:无论前路如何坎坷,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珍惜每一个当下。
《西江月·重九》不仅是对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文化的深厚与魅力。
请书友们欣赏董其昌行书苏轼《西江月·重九》单列放大:
用户10xxx70
对平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