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从高考到教师编制,教育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而针对教育的方方面面,很多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新的建议。
中华小学阶段的教育一直关联着学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因此中小学教育也一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最近几年教育内卷的趋势愈发严重,很多家庭都是从小就安排学生参加更重辅导班,兴趣课,让孩子能够比别人更早一步,然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的负担太重了。
学生减负是很多教育专家都正在关注的话题,2021年的双减政策为学生减去了很多补课班的压力,学校里的压力也降低不少,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平时的补课班少了,但是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变得越来越忙碌。
事实上,适当的压力对学生来说才是动力,压力过大只会让人对学习望而却步。而现在的教育内卷和家长的期盼对学生已经形成很重的负担,长时间繁重和无休的学习造成了中小学生厌学心理逐渐增加,减负才能让学生稍微喘口气,放松一下。
因此,在今年的全国大会议上,很多人都对学生心理以及如何减负提出了建议,其中一位人大代表提出,减少中小学的寒暑假,在3-4月以及10-11月各增设7天左右春秋假,让学生在度过开学的繁忙之后能够放松心情,而且这样还可以保证整体假期天数不变。
这位代表的建议既是出于对学生的减负考虑,也是考虑到每年寒暑假的旅游高峰期,想实行分流,建立新的旅游高峰,减少拥堵情况,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人大代表的这一建议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时间众说纷纭,想必这个建议对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却表示担忧。
作为家长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孩子放假了,谁来管。很多企业并不会思考有春秋假期,因此,对家长来说,春秋假期意味着家长要上班,很多学生放假回家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对双职工的家庭,更不可能扔下工作回家照顾孩子。
而且很多教师也担心,春秋假正是处于开学一个月之后,是学习新知识的阶段,相当于学生刚刚学习了新知识,然后就马上放假,这让教师担心学生在家中不能好好学习,将新学的知识忘光,影响学习成绩,得不偿失。
在笔者看来,家长和教师的担心是合理的,但是这一建议不会立刻实行,很可能会先设立试行点,看看这一政策的可行性,才会决定是否大面积的推行,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进行试行时一定会重点关注,及时调整,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这一建议很多是为了能够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繁重的学习中脱离出来,劳逸结合,才能够让学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对学校和教师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严重到抑郁,厌学。所以学生减负是势在必行,作为家长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之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忽视,这并非一时的情绪问题。
家长也可以换位思考,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要求你全年无休,提早到岗,不停加班的企业,是不是也会很崩溃,想要休息,甚至辞职,就如笔者之前的工作就有点类似,当时一位同事就已经抑郁辞职了。这就是学生现在面临的状况,因此,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下,就能理解为什么学生需要减负了。
笔者寄语:增设中小学的春秋假期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重视劳逸结合,减负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扔掉学习,学习不重要。
所以放假不代表完全放飞,如果这一建议真的实行,希望中小学生有一定的自觉,凡事都要适当,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在假期结束前一定要对新学期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话题:你是如何看待增设中小学春秋假的?欢迎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