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是大家熟知的一种水果。
自古人们就不吝惜对它的赞美。
比如苏轼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些从不同侧面,
反映出了荔枝受喜爱的程度。
那荔枝,为啥叫荔枝呢?
荔枝是原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
荔枝最早名为“离支”,
见于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
“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荔枝,除了离支,也写作离枝。
同时它也是中药。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金陵本果部中
有这样的记载:
“离枝……此木结实时,
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
必以刀斧取其枝,故以为名……
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古人意识到,荔枝这种水果,
不能离开枝叶,否则很难保鲜,
因此有了“离枝”和“离支”之名,
代表必须割去枝丫才行。
约在汉代,又改成“荔枝”。
注:劦,读作xié,合力之意。
刕,读作lí,有三刀。
所以荔枝的荔字,清代学者屈大均
在《广东新语》卷二十五中,
提到一种观点,他认为,
草字头下,本应是刕,
寓意收获荔枝时,以刀离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