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是将跨海桥,海底隧道,人造小岛结合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是全世界建设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
附近的人纷纷前去打卡,人数之多超乎想象,这下子不仅是第一次开通,还有第一次堵车,第一次撞车。
蜂拥而至30号当天下午,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来到大桥上排队等待,甚至有一群汽车爱好者专门组织了一支车队,要进行跨海游。
由于群众的热情太高,人数太多,大桥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堵车,甚至有人因为追尾,拿下了中深通道项目的“第一撞”。
也有人带着椅子,悠闲的在桥上看起了风景,右边的车道停满了观赏风景,拍照的游客。交警发现后马上对他们进行了驱离,并且警告大桥上不许参观停留。
虽然过一次要66元的过路费,但是这个价格完全阻挡不了广东人的热情,很多人就是专门过来打卡的。大桥的公交也挤满了人,网友感慨说66对广东人来说可能太便宜了。
有人可能说,一座桥而已有什么可看的?文天祥写过一首诗叫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个伶仃洋深中通道跨越的海洋。
深中通道横跨伶仃洋,曾经让古人望而生叹的伶仃洋再也不伶仃凶险。将中山市和深圳市连接起来。而令人蜂拥而至的,不仅是大桥,还有神奇的海底隧道和大力出奇迹的人造海岛。
全文免费观看!只需点击解锁后观察右上角的5秒钟倒计时,完成后点击解锁全文!
深中通道交通综合体=大桥+人工岛+海底隧道+水下枢纽。
仅仅大桥就有中山大桥,非通航孔桥,伶仃洋大桥三个部分。还有东西两个人工岛和一截水下隧道,一个水下枢纽。
一般的人工岛都是沿着海岸线往外扩充,挨着原来的土地延伸,填海造陆。但是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岛是独立在大海中央的一个小岛。
如要在茫茫大海中凭空造出一块陆地呢?这就要要看中国建设队的强大技术和力量了。
工程队选定好填造的地点后,会在海水中插入数十根空心的铁桶柱,用特殊的机器将他们深深的打入海底。
然后往这些空心柱子中灌入沙土,将他们变成的实心的地桩。将这个地区牢牢围拢严实之后,就开始往外抽走海水。
接着不断的灌入沙土,一座人造的小岛就在大海中形成了。之所以要修建人工岛,是因为两座岛屿之间是海底隧道。
两个人工岛就是海底隧道两头。陆地上遇见山,才会挖山洞修隧道。为什么有的海面上不能建桥梁,要修隧道呢?
因为桥的另一端是深圳宝安机场,水面上也是繁忙的航运路线。大货船过桥梁,飞机降落起飞路过大桥都是不安全的。为了避免,干脆把航道附近的公路修成了海底隧道。
下图是在海底隧道中行驶的画面。其实海底隧道的地面,墙面还有屋顶,是一个连接一体的长方形盒子。海底隧道就是由几十个方盒子拼接而成。
桥,岛,隧道多个部分组合起来不仅彻底跨越了伶仃洋,更是连通了中山和深圳,香港。
广东地区的贸易之发达,来回运输是茂密不是其他省份可以比较的。
仅仅是一个伶仃洋,上面已经假设了四个大桥。
广州和东莞之间有南沙大桥,虎门大桥。而珠海和香港之间又建设了港珠澳大桥。
伶仃洋的上面和下面都有桥连接,只有中间的深圳和中山没有,只能往上和往下绕路。
如今深中通道将伶仃洋从腰部连接起来,整个大湾区可以说是互通的更彻底了。
这样一来港珠澳大桥就有些尴尬了,很显然两者在很多路线上重合了,有人说有了深中,很多人可能就是不会在走港珠澳了。
花费巨资,长度破纪录的港珠澳大桥自从建成,就备受“不实用”“车流量差”的争议,而珠海更是在建桥之处就要求要和深圳连接,建设“港珠澳深大桥”。
当时甚至有了一个四城连通的设计方案,一座桥,就可以连通珠海,澳门,香港,深圳十分的方便。
后续经过讨论,拿掉了深圳。然而去掉深圳之后,深圳也较上劲了。直接又给自己修了两个通道。
深圳先后修建了深珠通道,深中通道,全方面连接中山和珠海,距离更短,更加方便。很多网友猜测港珠澳本就不多的车流以后可能更加不乐观。
现在港珠澳,深珠,深中三个通道加起来的花费可以说是天文数字,深圳也是有钱任性,两个通道花了上千亿。
而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四地连通的方案,毫无疑问能够节省更多的成本,如今的情况,算不算是规划的“败笔”呢?
其实大湾区出现如此多桥梁工程的根本原因是人车来往密集。根据2020年广州市规划局的报告,广州和佛山之间每天有176万通勤,深圳和东莞之间平均有121万人通勤。
每天都要承担上百万的人移动,几乎是每天都在过春运了。所以当地才会出现如此多的连通项目,不仅有海上通道,还有各种城际高铁。
有这样巨量的人流量,而港珠澳大桥根本不会因为深中通道的出现而落寞。相反还十分繁忙。
最近正赶上香港“七一”房价,港珠澳大桥每天通过一万多辆车,三天最少5万量车。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游客和回家休息的打工人,口岸大厅已经人满为患。
相信有了如此全面的交通,大湾区人民的生活会更加方便,经济发展更有活力。
信息来源:2024-06-30 幸福福田 地图导航已显示!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澎湃新闻:深圳有望接入港珠澳大桥,谁将是最大赢家?2021-10-05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试运营2024-06-30 16:50·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