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走亲戚的阵仗特别大

雁菡说历史 2023-02-23 20:12:01

走亲戚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俗文化,尤其春节走亲戚拜年更是传统习俗之一,春节时期亲人们聚在一起交流感情的活动,互相慰问、相互祝愿对方在新一年里事事顺心。不过,更多的是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婚姻大事的话题。

传说“走亲戚”这一习俗活动,跟旧时“年兽”霍乱人间有关,据说古时候每到春节来临时就会来到人间伤害百姓以及家畜。直到一个神秘老人现身,教导大家如何驱赶“年兽”。先是在除夕这天放鞭炮、开灯,再将一些肉食放在门外,年怕光、怕声响,再加上有足够的肉菜,吃完后就会离开。

百姓们早上打开门后,发现年兽已经远离,纷纷奔走相告,走亲访友相互庆祝。时间长了,也就有了走亲戚的习俗。

笔者小时候是特别爱走亲戚的,在哪个没有网络没有玩具年代,我老家鄂州人走亲戚的阵仗特别大,通常都是一大家族的人拎着礼品和点心之类的礼物,一起去另一个家族拜访,其中走亲戚最不一样的地方,除了能挣个压岁钱,还能在亲戚家不要的杂物里淘点喜欢的东西。

过年期间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五,这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欢声笑语中泡着,在酒足饭饱中浴着,尽享亲情的快乐。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叔叔和哥哥们带着我们一群小不点步行四五公里去姑姑家拜年,然后在姑姑家的角角落落都玩遍,什么田间、地头、菜园子、草垛、牛棚里都有我们的身影。

不过,阖家团圆之际走亲戚也是讲究顺序的,要求先长辈,后平辈;先近邻,后远亲。俗话说:“先拜丈人再拜舅,姑父姨父排在后。”其中不仅蕴含了我国长幼尊卑的伦理道德,也包含了春节期间走亲戚的顺序。

特别是现在身处天南地北的人们,一年到头只有在过年这几天才能相聚在一起,无论血缘关系亲疏还是远近,逢年过节走动走动,不仅活络了关系,巩固了感情,还加深了亲戚之间的了解,彼此之间关系也会更近一步。

在以前,走亲戚通常从大年初二开始的,大年初一是不能走亲戚的,只能在家里给直系亲属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拜年,祝福他们健康长寿,长辈此时会将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现如今也没有了这些规矩。

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走亲戚的传统是不会变的,尤其是长久在外的游子们,不论节假日,还是平日里有空回家里,把“七大姑八大姨”该走的亲戚走一遍是有必要的,要不然就成了薄情寡意之人。

鄂州农村讲究亲戚走来回,过了大年初一,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这叫做“正月不空房”。

先拜丈人再拜舅!《诗经·秦风·渭阳》有咏“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外甥给舅舅拜年,舅舅则要给外甥追十五,送灯笼,谜语有“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的说法,反映了舅舅给外甥送灯笼的习俗。

姑父姨父排在后!在我们鄂州农村有句老话叫做“姨娘亲不叫亲,死了姨娘断了根;姑表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说法,也就是说姑姑地位要更高一些。而且,走姑姑家还是排在大年初四,要知道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在老皇历中俗称“占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

从血脉亲情来看,不管是自己母亲这边的舅老表家,还是父亲这边的姑老表家,只要还能走的动,逢年过节过年就必须走。否则,哪怕是血缘至亲,长时间不走动,不来往,也会“形同陌路”。

初二初三初四拜访完自家亲戚,到了初五就开始到各个远房亲戚家拜年,远房亲戚就不像自家亲戚一样可以随心所欲了,这时候去走亲戚一定要注意好时间的安排。

首先一定确认主人在家否,其次,登门的时间不宜选择大早上或者晚上,早上容易影响到主人休息,让人措手不及,晚上的话如果逗留时间一长就会打扰主人休息。最后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当然,不管是过年还是平时,走亲戚一定要带礼物前往。作为“亲情社会”,讲究“礼尚往来”,走亲戚送礼物是与亲属情感沟通的一种必要方式。不仅能够增进亲属之间的情感,还能拉近亲人之间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送礼的物品要有所讲究,可以根据所探望的亲属的个人嗜好,送上烟,酒,茶或其它饮品或物品,但是不能够送钟表、雨伞、梨等物品,因为这些物品的寓意不吉利,不适合作为节庆礼物赠送。并且在所送礼物的数量上,尽量选择偶数,因为民间讲究好事成双。

记得小时候,大家都普遍不是很富裕,走亲戚都是带一把挂面、一筒布、一包鸡蛋糕或是一斤白糖、一包饼干,以及桂花糕、柿饼、麻酥糕、红枣等等,那可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如果是家里条件差一点的呢,就拎一包红糖。作为小孩子的我们其实最喜欢红糖。很多时候大人是不肯拆开来吃的,但架不住小孩子有办法,他们会在糖包的底下抠一个小窟窿出来,然后偷里面的糖吃。久而久之,里面的糖偷吃完了,外面看上去却依旧坚挺如故。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国人送礼,往往离不开烟酒茶,还有水果和奶,以及米面与油……。然而,对于待客的人家来说,不论你带的东西多寡,都是一样热情招待,来者都是客,自然不能分别对待。

亲戚就是亲人,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连接与牵挂。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互相帮助的真亲戚、好亲戚一定要常走动。

2 阅读:178
雁菡说历史

雁菡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