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月半,民间有俗语:“明日三不空,不富也兴旺”李商隐也在诗中这样写道:“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中元节,也就是七月十五在传统文化当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民间习俗中将这一天称之为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而在《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道家在七月十五这一天称之为中元节,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佛教中赫赫有名的盂兰盆节,中国传统习俗与佛道文化撞了个满怀。
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以前就有上元节,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七月十五祭拜先祖以及十月十五,纪念一年之中最有一个圆月。在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时候,民间百姓们认为七月十五这天鬼门洞开,祖先们的魂魄会降临人间探望子孙,刚好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麦收也在七月十五左右,因此家家户户都会供奉收获的农作物,与祖宗共享这也是传统的中国人追思先人的仪式被广泛传承。这种祭祀有些地区会选择荒郊野地,即是所谓的“施孤”,施舍祭品给孤魂野鬼,颇有一种普度众生的意味在里头。
明日三不空指的是房不空、粮不空、雨不空,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直接转化为了只有男丁才有祭拜先祖的资格,与父母已经分家的男丁也被要求一起过七月半,以示后继有人,哪怕已经入赘的女婿却不被允许,这就是所谓的“房不空”。“粮不空”顾名思义就是家中有余粮,一家人不至于出现饥荒,“雨不空”就更好理解了,哪朝哪代的农民最向往的就是风调雨顺,七月十五过后十余天就是处暑节气,能在处暑之前下点雨是很有利于收成的。总结起来也就是说有后人承接祭祀、有余粮供应一家老小,有雨水加持下半年的收成,自然就能兴旺了。
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各地都有不同的祭拜习俗,越往中国大陆的南方地区,对七月十五的重视程度就越盛,跟寒食清明一样,有此一拜,是中国人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产生这个节日与两千多年以来始终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经济形态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掺杂有一些人们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理解,同时七月十五的祭奠仪式一方面是传统孝道的体现,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人的执念中是有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的思想体系的,甚至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传承中,以祭奠文化为代表的的传统礼制始终被继承了下来,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对此总是充满了敬畏,因此七月半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习俗,中国人有尊祖敬宗的传统是可以被尊重和接受的,但是至于鬼神之说的谬论则大可不必。很多人会焚烧纸钱之类的仪式来寄托哀思,但是切记一定要注意防火,以免带来一些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