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应该都有印象,从1978年开始,广东省GDP开始翻翻的涨,那是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代。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绩,都是因为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当然也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
他是广东省委原书记,后官至副国级,母亲是广东最长寿老人,活了113岁,你知道他是谁吗?
谢飞和他的母亲:时代的印记谢非,出身贫苦,但他早早就树立了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少年时代便毅然投身革命洪流。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谢非以一腔热血,在枪林弹雨中淬炼成钢。
新中国成立后,谢非并没有躺在革命胜利的功劳簿上享受荣华,而是选择了到基层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续锤炼党性修养。
从一个普通的县委宣传干部做起,谢非脚踏实地,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宣传部长的岗位上,他努力学习,勤恳工作,很快就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爱戴。
上世纪70年代末,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谢非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从那时起,他就成为改革开放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推动者。
无论是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还是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工作期间,谢非都在宣传和贯彻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0年,谢非出任广东省委常委、副书记,并于次年升任广州市委书记。
在这个关键岗位上,他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推动广州在改革开放中走在了前列。
谢非深知,广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在改革开放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他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使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很快进入了快车道。
1985年,谢非升任广东省委书记,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展的总设计师和领路人。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魄力,带领广东人民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在谢非的领导下,广东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发展道路。
谢非不仅是一位敢为人先的改革家,也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他深刻洞悉广东发展的优势和潜力,适时提出并大力实施“三个三”工程。
即“三年内基本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消灭青壮年文盲”。
用三年时间基本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三年内使全省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这一战略决策,极大地推动了广东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谢非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他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创了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在谢非的引领下,广东经济总量跃居全国首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
1997年,谢非晋升为副国级领导干部,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谢非没有辜负邓公嘱托,这既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回望谢非的一生,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优秀领导干部。
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
他的功绩永载史册,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李春:伟大的母亲而谢飞的母亲李春,也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早年,不幸丧夫,李春肩负起了独自抚养四个子女的重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养活一家五口谈何容易。
然而,李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凭着对子女满满的爱,硬是把日子过了下来。
李春
记得儿子谢非曾经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穷,妈妈省吃俭用,把好的都留给了他们兄妹。
李春舍不得买新衣服,总是把旧衣服一改再改,缝缝补补地穿。
为了多挣点钱贴补家用,李春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还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做针线活。
那双粗糙的手,那布满皱纹的脸,无不诉说着一位母亲的伟大和不易。
尽管没有文化,李春却有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
她常教导儿女要诚实做人,要为人民服务。
谢非后来回忆,母亲虽然不识几个字,但她认得“人”字,总是叮嘱他们牢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
在李春看来,一个人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人民。
这种朴素的信念,影响了谢非的一生,成为他一生为党为民的力量源泉。
李春的一生,是勤俭持家、自强不息的一生,即使到了九十多岁的高龄,她依然坚持自己动手做家务,洗衣做饭样样不落。
每天,她都会沿着熟悉的街道,步行去菜市场买菜,她走路不仅锻炼身体,还能看看街坊邻居,长长见识。
李春还有个爱好,就是给儿孙缝缝补补,虽然现在日子好了,但不能浪费,要懂得节俭。
令人惊叹的是,李春老人活到了113岁的高龄,这在当时的广州,是一个奇迹。
人们都好奇李春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李春却表示,没什么秘诀,就是心态要好,要知足常乐。
她的饮食清淡,不大吃大喝,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心胸开阔,不记恨不计较。
她常说,人生在世,要学会放下,要多笑笑,少生气,管它昨天今天明天。
李春的故事,看似平凡,却带给我们太多感动和启示。
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母亲的伟大,诠释了中国妇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李春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折射,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她那份坚韧、乐观、豁达,她那份善良、真诚、无私,无不令人敬佩。
今天,当我们回望李春的一生,感慨万千。
她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她用朴素无华的话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她是千千万万普通母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母爱的象征。
李春老人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李春那样的坚韧和执着,需要她那样的善良和真诚。
让我们铭记李春的故事,传承她的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诠释“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去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这,或许就是我们对李春老人最好的怀念和告慰。
谢非与李春,一个是新中国广东改革开放的重要推手,一个是中国亿万普通母亲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故事,跨越了三个世纪,诠释了一种信仰的坚守,一种精神的传承。
谢非对母亲李春怀有深深的感情,儿时的贫困生活,母亲的艰辛付出,都深深烙印在谢非的记忆里。
每次回到家乡,谢非总会抽出时间来看望母亲,给她带去自己亲手挑选的礼物。
在谢非心中,母亲不仅是生身父母,更是他精神上的依靠和支柱。
记得有一年春节,谢非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看到母亲苍老的面容和佝偻的身影,不禁潸然泪下。
他轻轻握着母亲的手,这一辈子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几个孩子都成才了,都在为人民服务。
只要你们好好的,长辈就什么都不求了,谢非常常会想起母亲。
在他看来,母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有着最朴素、最深刻的人生智慧。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基层一线,还是在领导岗位上,谢非始终牢记母亲的嘱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李春眼里,谢非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更是党和人民的儿子。
她常常鼓励谢非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记得谢非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有一次回家,兴奋地对母亲说起自己的工作体会。
在他后来的从政生涯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诱惑和考验,谢非都能坚守这份初心,都能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谢非与李春,虽然是两代人,但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追求,这种信仰,源自对党的无限忠诚,源自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结语从李春到谢非,从谢非到他的子女,虽然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没有变,对党的忠诚始终没有变。
这就是革命家庭的红色基因,今天,当我们回望谢非与李春的故事,感受到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一位母亲朴素而伟大的情怀,来自一位儿子坚定而执着的追求。
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奋斗的道路多么曲折,真诚都不能动摇。
谢非和李春,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他们的故事,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必将在历史的天空中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