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方法“模型阐释”环节的五种推荐写作框架

永答英语 2024-09-08 03:14:36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扎根理论方法“模型阐释”环节的五种推荐写作框架

岳鑫鑫

在扎根理论论文中,将模型的逻辑关系阐释清楚,是体现论文创新性的关键。然而,很多作者常常处理不好观点表达与案例资料的关系、案例资料与理论观点的关系,导致模型阐释部分内容逻辑混乱,缺少深度,影响了论文的创新性。模仿优秀范文的写作思路,是论文写作顺利展开的一个方法。结合C刊优秀范文,从扎根理论模型各要素及其关系的角度,模型阐释部分有五种展开思路,下面逐一介绍,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一、 主范畴维度+典型证据资料+证据资料的理论阐释

如果扎根理论模型主范畴的内涵广为人知,那么模型阐释部分无需再重复界定主范畴的内涵。这种情况下,模型阐释部分可以将重点放在主范畴维度的描述,比如首先介绍主范畴包括哪些维度;其次引用典型案例资料佐证描述主范畴维度;最后结合理论观点及证据资料,对主范畴进行理论阐释。

比如《企业漂绿行为的类型与识别——一项针对受众的扎根理论研究》这篇文章,在模型阐释部分,作者首先说明各维度包含的范畴,比如“视觉符号维度涵盖视频画面、图片元素两个主范畴”;其次,引用案例原始语句描述各范畴具体的特征,比如“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广告图片背景是绿色的”对应“图片元素”这一范畴;再次,结合已有研究的观点对范畴特征进行理论阐释,比如作者引用Salwen(1987)的观点说明了为什么视觉符号是识别企业漂绿行为的依据。

二、 副范畴动态演进得到主范畴的过程+典型证据资料

如果扎根理论编码侧重描述范畴之间的动态关系,那么对应模型阐释部分,也应将其动态演进逻辑呈现出来。这种情况下,模型阐释部分可以重点阐释副范畴动态演进得到主范畴的过程,并使用典型证据资料佐证。

比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职业技能开发策略及动态演进规律——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这篇文章,作者通过扎根理论模型得出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发的三种演进模式:渐进型、跳跃型、突破型职业技能开发演进模式(主范畴)。在每一种模式中,又分别包含三种具有递进关系的副范畴,比如渐进型职业技能开发演进模式又分为初创式技能开发、摸索式技能开发、增长式技能开发三个阶段;作者在第(一)节中,对这三个阶段的逻辑关系展开了说明,如“该模式的第一阶段是……随着他们逐渐适应和明确自己适合的职业,他们则开始进入到第二阶段……”等;之后作者利用G师傅的案例,佐证了上述动态演进过程。

三、 主范畴特征+主范畴的现实背景+主范畴的重要意义+副范畴的内涵

除了论证主范畴内涵、维度,扎根理论模型阐释部分也可以通过主范畴对应的现实背景,凸显主范畴的重要意义。这种情况下,模型阐释部分的结构主要包括主范畴特征、主范畴提出的背景、主范畴的重要意义、副范畴内涵等。

比如《地方政府河长制政策工具模型:选择偏好与优化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政策文本实证研究》这篇文章,作者通过扎根理论模型得出地方政府河长制政策工具包括实质性工具、执行性工具、赋能性工具、引导性工具五种;在第(一)节中,作者首先对主范畴特征作了界定,比如“实质性政策工具……是当前地方政府河长制政策执行的第一序列政策工具使用偏好”;之后对这一观点展开论证,也即交代主范畴对应的现实背景及重要意义,比如“在锦标赛体制下,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然而,河长制……(现实背景),通过实质性政策工具(主范畴)……强化河流的环境问责(主范畴的重要意义)……(案例佐证)”;最后交代副范畴的内涵维度。

四、 主范畴内涵的一般性观点+主范畴内涵的特殊观点+副范畴内涵

如果扎根理论编码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研究的概念发展本文的主范畴,那么模型阐释部分可以对主范畴的一般性观点和本文研究情境下的特殊观点作区分,从而凸显本文研究构念的创新性。这种情况下,模型阐释部分的结构包括主范畴内涵的一般性观点、主范畴内涵的特殊观点、副范畴内涵、主范畴与副范畴的关系等。

比如《沂蒙精神的概念模型:沂蒙老区百岁老人社会记忆的扎根研究》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扎根理论模型得出沂蒙精神概念的四个维度:共存、共生、共情、共信。在分析第一个主范畴“共存”时,作者先介绍了“共存”的一般性观点,即“在《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概念定义)”;其次,作者介绍了“共存”在沂蒙精神概念中的内涵,即“共存是沂蒙精神由以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党群所处的同质性社会状态”;之后,作者介绍了主范畴包括的几个维度(副范畴)及其内涵,比如“从高龄老人社会记忆中提取出的党群关系是‘相依相存’‘理念统一’”、“在旧社会,恶劣的生存状态……这种艰难的‘共存’环境给了党群两个群体很大压力,使他们形成了统一的理念”等。

五、 主范畴内涵+主范畴与核心问题的关系+副范畴内涵+副范畴与核心问题的关系

如果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变量的逻辑关系,那么模型阐释部分,可以将重点放在对主范畴、副范畴内涵及其与核心问题的关系阐释。核心变量即论文研究主题。这种情况下,模型阐释部分的结构主要包括主范畴内涵、主范畴与核心变量的关系、副范畴内涵、副范畴与核心变量的关系。

比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采纳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这篇文章,作者通过扎根理论模型得出量表采纳的几个影响因素(主范畴),每个影响因素又由几个维度(副范畴)组成。在模型阐释部分,作者首先介绍各主范畴的内涵及其与核心变量的关系,比如“成果期待指……(内涵),是促进采纳意向和行为的内驱动力(主范畴与核心变量的关系)”等;之后,说明主范畴包含的几个维度,比如“成果期待包括……”;最后,论证副范畴与核心变量的关系,比如“参加教学比赛、申报职称等个人短期目标(副范畴)会带来较迅速的采纳决策和行为,但是采纳行为的持久性可能不长(副范畴与核心变量的关系)”,并使用典型原始语句作为观点佐证。

综上,根据论文选题的类型或主范畴的具体情况,我们总结了扎根理论模型阐释部分的五种写作框架。扎根理论模型的阐释逻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根据研究问题情境或模型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模型的讨论重点,进而强化论文的创新性。

(本文首次发表在科研写作研究所网站,2024.8.30)

0 阅读:0

永答英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