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光照不合理,调整光照时长,鹅生长发育更优

罗彬锦程说三农 2025-02-24 16:22:33

养鹅光照不合理,调整光照时长,鹅生长发育更优

在养鹅的领域中,众多养殖户都在探索如何提高鹅的生长发育水平。许多因素都会影响鹅的生长,而光照时长这一因素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者处理不当。事实上,合理的光照时长对于鹅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相比之下,那些光照不合理的情况会导致诸多问题,而调整光照时长后鹅的生长发育会有显著的优化。

我们先来看看光照不合理的情况。有些养殖户认为只要有光鹅就能生长,所以在鹅舍设置了长时间的强光照射。比如,有部分小养殖户,养了几十只鹅,从早到晚都开着特别明亮的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鹅的采食行为被打乱了。它们没有正常的休息时间,在进食的时候也难以集中精力。正常情况下,鹅在白天和夜晚会有规律的觅食、休息交替。过度的光照使得它们一直处于应激状态,身体的免疫机能受到抑制。这就如同人如果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一样。从数据上看,这种情况下鹅的发病率比光照合理的鹅群高出30%左右。

还有一种情况是光照时长严重不足。在一些传统的农村散养场景下,如果有大片的树林或者建筑遮挡,鹅舍的光照得不到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鹅,它们的骨骼发育较为缓慢。这是因为光照影响钙、磷等矿物质的代谢,光照不足时,鹅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钙磷的吸收。这些鹅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明显比正常光照下生长的鹅体型瘦小,体重也要轻很多。以同样的养殖周期为例,光照不足的鹅平均体重可能比光照合理的鹅轻一斤左右。

而调整光照时长,能够让鹅的生长发育更优。恰当的光照时长有助于鹅建立规律的生物钟。就像人类遵循昼夜节律一样,鹅在合适的光照和黑暗交替中,身体的各项机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在生长初期,适当延长清晨和傍晚的光照时间,可以刺激鹅的采食行为。鹅在这个时间段会像被生物钟提醒一样,积极地寻找食物。这样的调整带来的生长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根据养殖实验,有两组同样品种、同样初始体重的鹅,一组按照传统光照,另一组调整了光照时长,在生长4周后,调整光照时长的鹅比另一组平均多长肉0.8斤。

光照时长的合理调整还与鹅的性成熟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种用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光照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影响鹅的性成熟时间以及性腺发育的质量。以鹅的品种狮头鹅为例,在合适的光照时长调节下,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达到性成熟,并且性腺发育良好,产蛋的产蛋量、蛋的品质等都会达到较好的水平。而不合理的光照会让鹅的性成熟出现紊乱。比如光照过早过长,可能会导致母鹅过早开产,蛋重偏小,而且容易出现畸形蛋等情况;光照不足则可能会使公鹅性成熟延迟,精子质量下降。

为了实现合理调整光照时长来促进鹅生长发育,养殖户需要注意一些要点。首先是光照强度的把控。不同的生长阶段,鹅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刚出壳的小鹅,适宜较强的光照,这样有助于它们熟悉鹅舍环境,更好地采食和饮水。随着鹅的生长,光照强度逐步减弱。其次是光照时间的递增或者递减要循序渐进。不能突然从很短的光照时间变成长时间光照,这样也会给鹅带来应激。比如,在育成期的鹅,如果要延长光照时间,每周最多增加1 - 2小时。

在现代化的养鹅场中,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证明了调整光照时长对鹅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一些大型养鹅场采用了智能化光照控制系统,根据鹅的不同生长阶段,精确地设定光照时长、强度和时间点的变化。这些鹅场养出的鹅,无论是在生长速度、抗病能力还是在最终的养殖效益方面,都远远优于那些忽视光照时长调整或者随意设置光照时长的鹅场。这就像是在赛跑比赛中,这些重视光照时长调整的鹅场是开了外挂一样,有着明显的优势。

养鹅过程中光照时长不合理会给鹅的生长发育带来诸多负面效应,而合理调整光照时长则能让鹅茁壮成长。养殖户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鹅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地调整光照时长,从而实现提高鹅的生长发育水平,增加养殖效益的目的。这不仅是对养殖技术的提升,更是对整个养鹅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从只关注饲料、养殖密度等因素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把光照时长等更多影响鹅生长发育的因素都纳入到科学的养殖管理体系中来,为鹅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让每一只鹅都能在最佳的状态下成长。这样才能在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养鹅行业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市场的鹅产品供应提供质量更高、数量更稳定的保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