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驴杂交改良,山区驮运选育,三代人经验,载重提升2成

小蔡养殖 2025-02-22 03:29:38

家养驴杂交改良,山区驮运选育,三代人经验,载重提升2成

在山区的家养牲畜里,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驴耐力足、适应性强,在山区的驮运工作里那可是挑大梁的角色。今天咱们聊聊咱这儿三代人总结出的一些驴的养殖经验,尤其是杂交改良和山区驮运选育这方面的。

咱先说说驴的特点,驴啊,不像马那么娇贵,在艰苦的山区环境里也能生存得挺好。而且驴适应性强,吃的东西也没那么多讲究,粗粮啥的都能对付。在山区的价值可大了,平常家里要运点柴火、粮食啥的,靠驴驮运方便得很。再说这数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咱家养驴的载重提升了2成呢。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以前能驮一百斤的,现在能驮一百二十斤了。

不过在家养驴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痛点。就说驴的繁殖吧,有时候母驴不好怀孕,就算怀孕了,小驴犊的成活率也不是特别高。像咱们邻村老李家,以前养驴就想扩大规模,可母驴老是配种不成功,好不容易怀上了,生小驴的时候还夭折了一头,老李为此没少唉声叹气。

这时候杂交改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咱这儿的驴有不少品种,就拿本地驴和某一种引进驴杂交来说。这引进驴啊,身体条件可能比本地驴好一些,像骨架可能更大一点。但是本地驴有本地驴的优势,对咱们这儿的环境适应得更好。我有个朋友叫老王,他在山区的养殖场专门做驴的杂交改良。他刚开始的时候,本地驴和引进驴混养在一起,想自然杂交,结果效果不好。后来他专门安排了人工授精,选择最合适的公母驴进行配对。经过几年的努力,杂交出来的驴品质很不错,既保留了本地驴环境适应好的特点,又有引进驴体型壮硕的优势。

咱们再说说山区驮运选育。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这对驴的要求很高。在选育适合山区驮运的驴这方面,我们也有不少经验。首先体型不能太大,太大的驴在狭窄山路上不好走,容易摔倒受伤。而且驴的蹄子也得好,得厚实、坚硬,这样才能长时间走在石头路上。在我们山区的老养殖户张大爷家,他的驴就很适合驮运。张大爷说他选驴的时候,从小就观察驴蹄子的发育情况,那些蹄子长得圆润、厚实的驴,长大后驮运的时候特别得力。

这里我还想和大家说说山区的绿植。山区有不少独特的绿植,比如说桫椤这种很稀有的植物,它一般生长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山谷里。还有桤木,桤木生长比较快,在山区的缓坡上都能长得很好。再有就是巴山松,巴山松很耐旱,在山上那种光照充足的地方长得旺盛。这些绿植虽然和养驴看似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对驴的养殖环境有影响。比如说桫椤多的地方,周围的空气湿度比较大,驴可能就比较容易生病,需要多注意防范。

再说说三代人的经验传承。我爷爷那辈的时候,养驴主要就是图个温饱,让驴能稳稳当当地把家里的东西运出去。那时候对驴的养殖就是散养为主,驴每天自己找草吃。我爸爸那辈开始重视驴的饲料搭配,知道冬天给驴多备点干草,夏天给驴多弄点清凉的水。到我这一辈,就开始琢磨杂交改良和山区驮运选育这些新技术。

在北方的干冷环境下养驴,和南方湿热环境有很大差别。北方的驴就得注意防寒保暖。我们这儿的养殖场在冬天会给驴棚加固,铺上厚厚的干草,让驴能睡得暖和。南方的养殖户就不必考虑这些,但是南方湿热,容易滋生细菌,对驴的卫生管理要求更高。比如说四川有个养殖户,他就说自己家的驴在夏天老是皮肤病,后来他每天给驴冲澡,保持驴棚干燥,情况就好多了。

而且养驴的时间投入也很有讲究。像刚出生小驴犊的这一个月,就得精心照料,定时喂奶,观察它的健康状况。小驴犊长到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慢慢增加饲料量了。等养个一两年,这驴就可以跟着大人出去驮运了。养驴三年,就可以看出这头驴到底是不是适合山区驮运的优质驴了。

咱们再回到杂交改良这个话题。杂交改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除了前面说的选种重要,还有后期的饲养管理也得跟上。杂交后的驴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需要特殊的营养补充。比如说,有个南方网友分享他养驴的经验,他说他杂交的驴在生长发育阶段,给他补充了紫花苜蓿这种牧草,效果很不错。紫花苜蓿营养丰富,能促进驴的肌肉生长和骨骼发育。但是紫花苜蓿在南方的种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南方雨水多的时候,苜蓿容易得病,所以还得做好病虫害防治。

我们这儿的山区养驴,养殖场的规划也很有讲究。如果是散养的话,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不能让驴太挤了,不然容易传染疾病。要是规模化养殖,就得有合理的分区,像生活区、养殖区、活动区都得分开。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个山西养殖户,他开始规模化养驴的时候,没有做好分区规划,结果疾病在养殖区传播得很快,损失不少。后来他重新规划,把养殖区和活动区分开,还在活动区种上了不少适合驴吃的野草,驴的健康状况就好多了。

在驴的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也是个关键环节。就像牛瘟对牛的危害很大一样,驴也会有一些传染病。在我们这儿,驴口疮就是个常见的病。有个养殖户说,他家的驴得了驴口疮,嘴巴都肿起来了,吃的也少。他就到处找偏方,后来用了一个老兽医给的土办法,用冰硼散涂抹在患病的地方,还注意清洁驴的口腔,慢慢地驴就好起来了。不过现在还是提倡科学防疫,按时给驴打疫苗,定期做健康检查。

三代人的经验积累下来,我们养驴的技术是越来越成熟了。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就满足现状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也想把现代科技应用到驴的养殖上。比如说现在有研究驴的基因技术的,要是能把基因技术应用到我们这儿的驴杂交改良上,说不定能培育出更优秀的驴种呢。

我们这儿的养驴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多挑战。比如说驴的市场推广方面,虽然驴肉、驴奶都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在整个畜牧行业里,驴的份额还是比较小的。怎么让更多的人接受驴产品,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再比如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区的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养驴了,年轻人都往城里跑,剩下的老人在养驴,这对我们养驴业的传承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同行的经验分享,毕竟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养殖方法。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四川网友分享的驴皮肤病防治经验,还有山西养殖户说的养殖场规划经验,这些对我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驴养殖都有很大的启发。那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所在的地区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养驴经验呢?或者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这些问题呢?

0 阅读:0
小蔡养殖

小蔡养殖

科学养殖指南,分享养殖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