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99岁老人持有枪支,民警上门收缴,老人拿出持枪证,感动民警

来科点谱 2024-12-16 14:04:08

1996年,山东民警奉行禁枪令,到一名老兵家里收缴枪支。

在警察要没收枪支时,老人豪横地说:你没资格。

而警察在得知真相后,对老人毕恭毕敬,确实不敢动这支枪。

如今,这位老人已经99岁高龄了,已经持枪80余年。

这位大爷究竟是谁,究竟是什么能让他如此硬气地对警察说出这样的话?

滕西远与他的两把匣子枪

夜深人静,山东莱芜一个静谧的小村庄被浓浓的夜色包裹着。

家家户户早已熄灯入眠,只有村头滕西远老人的屋子里,还透出一丝昏黄的灯光,打破了这片沉寂。

窗内,滕老爷子正坐在一张老式木桌前,神情专注。

他手中拿着一块软布,轻轻擦拭着两把匣子枪。

那是两把泛着冷冽金属光泽的老式枪械,在昏黄的灯光下散发着独特的威严。

这一幕,仿佛让人瞬间穿越回几十年前的战火硝烟中。

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眼神复杂而深邃,似乎在追忆一段珍藏在心底的记忆,既有骄傲,也掺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忧伤。

这两把枪是滕老爷子的至宝,他总是隔三差五地拿出来擦拭,细致得像对待稀世珍宝一般。

它们承载着老人一生的记忆,是过往岁月的见证,也是他最不愿提及却无法忘怀的那段峥嵘岁月的缩影。

这一晚,他的动作被无意间经过的邻居瞧见了。

邻居虽然早就听说滕老爷子家里有真枪,但亲眼见到这一幕,还是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大家对滕老爷子十分尊敬,知道他是个老兵,性子直,有时脾气也挺倔。

但村民们觉得,家里放把枪确实不安全,再加上当时颁发了禁枪令,便报警让警察前来处理。

接到报警电话后,警方迅速出警。

“持枪”二字,在如今严格的枪支管理制度下,无疑是高度敏感的字眼。

接到报警后,警方丝毫不敢怠慢,立刻派出警力赶往滕西远老人的家。

他们原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非法持有枪支案件,可能是村里老猎户私藏了几把土制猎枪,顶多算个治安问题。

但是,当他们推开滕老爷子的门,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瞬间愣住了。

老人的桌上放着两把保养得锃亮的匣子枪,这可不是普通的枪支,而是抗战时期威震战场的利器!

警员们试图和滕老爷子沟通,希望他能主动交出枪支。

按照规定,这种军用武器绝不能私人持有,可是,面对警方的要求,滕老爷子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

他缓缓站起身来,直视着几名警员,神情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沉声说道:“你们没资格收!”

一句话,掷地有声,震得在场的人一时竟无言以对。

滕老爷子手中的匣子枪,究竟承载着怎样的记忆?是什么样的底气,让他如此坚定?

滕西远的早期革命生涯

滕西远老人出生于1925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小时候,滕西远的记忆里没有宁静的童年,只有满目疮痍的家园和频繁响起的枪炮声。

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他的故土,天空中的硝烟和地上的血迹成了挥之不去的噩梦。

父母双亡,大哥和二哥均参与革命,在大哥和二哥的影响下,他的胸膛里也点燃了一把不灭的火:要复仇,要抗争,要让侵略者付出代价!

13岁那年,滕西远还是个瘦弱的少年,但他的心已经坚如磐石。

他毫不犹豫地离开家乡,加入了革命队伍,成了一名年纪最小的战士。

因为皮肤黝黑、身材瘦小,战友们给他取了个外号:“滕黑子”。

别看他年纪小,滕黑子却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扛不动枪?他就用绳子绑在肩膀上拖;跑不快?他就拼了命追着战友练体力;甚至连最难熬的野外训练,他也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滕西远的胆量更是让所有人刮目相看,有一次,日军对一处村子进行疯狂扫荡,带着一帮汉奸进村抓人。

他们凶神恶煞地逮住了两名共产党员和三位村民,连老人和孩子的哭喊声都不放在眼里。

“本来还要抓我的,”滕西远回忆时笑着说,“但我熟悉地形,翻墙跑了!”他的机灵和胆大让他一次次从危险中脱身。

逃跑途中,滕西远遇到了两名战友。

三人正商量下一步怎么办时,滕西远从一户人家的墙头往外一瞅,突然看到一个鬼子竟然单独行动,正晃晃悠悠地往村外走。

机会来了!三人立刻凑在一起,低声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干掉这个落单的家伙!

滕西远眼疾手快,趁鬼子经过墙边时,他从墙头猛地跳下,结结实实砸在鬼子头上,还没等鬼子反应过来,战友们已经一左一右扑上去,牢牢按住他的胳膊和腿。

滕西远迅速掏出匕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敌人,动作干脆利落,像练了千百遍似的。

三人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队伍上,“滕黑子”这个名字一下子传开了。

大家都说,这小子不仅机智,还够狠,简直是天生的战斗英雄。

从那以后,滕西远彻底成了队里的传奇人物,而那把手刃鬼子的匕首,他一直保存至今,擦得锃亮,像一段不会褪色的记忆。

15岁那年,滕西远跟随部队参加了一场鲁东地区的反扫荡战斗。

滕西远丝毫不惧,他扛着枪冲锋陷阵,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火光映在他稚嫩的脸上,他不断往前冲,手里的匣子枪几乎打红了膛。

那场战斗,滕西远和战友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智慧,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

他在战斗中英勇杀敌,荣立一等功,并获得奖励匣子枪,以表彰他的英勇事迹。

这把匣子枪,对滕西远来说意义非凡。

它早已超越了一件普通武器的范畴,成了他一生荣誉的象征,也是对他无数次浴血奋战的最好见证。

这把枪不仅陪他走过了最残酷的战场,还成为他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滕西远视它如珍宝,定期擦拭、保养,甚至随身携带。

每当他握住枪柄,冰冷的金属触感似乎能唤起那段血与火的记忆。

他仿佛又看到了战友们冲锋陷阵的身影,耳边回荡着撕心裂肺的呐喊和敌人倒下的声音。

这把匣子枪,是他心底的火种,更是他一生的信念。

解放战争时期的功勋

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中国,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并未持续多久,国民党反动派的野心让国家再次陷入战火,内战的硝烟弥漫开来。

滕西远得知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再次扛起枪,义无反顾地投身解放战争的洪流中。

此时的滕西远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稚嫩的少年,经过抗日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老练的战场指挥官,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军事才能,被任命为炮兵连长。

1947年,滕西远所在部队奉命在山东地区作战,当时的战场形势极为复杂,敌我双方犬牙交错,地形险恶,情报工作尤为关键。

一日,侦察员传回消息,敌军在某村屯兵,准备偷袭我军后方。

滕西远接到情报后,立刻展开部署。

他亲自带领连队夜行十余公里,埋伏在敌军必经之路旁,准备实施伏击。

夜色中,滕西远屏息静听,敏锐地捕捉到敌军的动静,他低声指挥战士们调整火炮角度,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当敌军进入伏击圈时,滕西远一声令下,火炮齐发,打得敌军措手不及。

紧接着,他带领战士们迅速包抄,敌军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彻底击溃。

这一战不仅保住了我军后方的安全,还重创了敌军士气,为后续战斗赢得了主动权。

战斗结束后,滕西远的名字在部队中更加响亮,他的机智、勇敢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赢得了全军上下的高度赞扬,大家纷纷称他为“孤胆英雄”。

消息传开,滕西远的名字成了部队里的传奇。

战后,部队为这场胜利召开了隆重的庆功会,滕西远再次荣获一等功,得到了粟裕将军的称赞。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掌声和欢呼中时,粟裕将军做出了一个让全场哗然的举动——他从腰间取下了自己的配枪,一把保养得闪闪发亮的匣子枪,亲手递给滕西远。

滕西远激动得手心直冒汗,他小心翼翼地接过这把枪,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将军对他的高度信任和期待,也象征着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从那天起,这把匣子枪成了滕西远的宝物。

他将它擦得锃亮,随身携带,仿佛这把枪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种无声的激励,让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始终斗志昂扬,不惧任何挑战。

滕西远的这两把匣子枪,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它们不仅是他战斗的伙伴,更是他精神的支柱。

每当他握着这两把枪,就能回想起那些峥嵘岁月,回想起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回想起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

它们承载着他的青春、他的热血、他的荣誉,也承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和平年代的持枪资格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散尽,中国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此时的滕西远,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终于有机会脱下军装,回到家乡。

这一次,他没有拿起枪冲锋陷阵,而是选择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他明白,和平年代需要另一种“战斗”,而他依然能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复员时,按照规定,所有军人都必须上缴武器。

但是,滕西远的两把匣子枪可不一般——它们是他整个戎马生涯的见证,也是他无数次浴血奋战换来的荣誉象征。

这些枪早已不仅是冷冰冰的武器,而是承载着他一生荣光的珍贵记忆,交出枪支,对他来说简直像割舍自己的一部分。

滕西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部队提出了申请,希望能够保留这两把枪,他心想,就算不批,自己也认了。

令人惊喜的是,部队领导在慎重考虑后,特地为他开具了一份“持枪证明”,破例允许他保留这两把匣子枪,作为荣誉和历史的象征。

这份特殊的许可不仅让滕西远心怀感激,也让他更加珍惜这两件无声的战友。

时间流转,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全面开展禁枪行动,为维护社会治安,要求彻底收缴民间私藏的枪支。

滕西远的两把匣子枪,也在收缴范围之内。

虽然心中万分不舍,但滕西远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明白纪律的分量。

于是,他主动找到上级汇报情况,表达了自己希望保留这两把枪的强烈愿望。

他认真地说:“这些枪对我来说不是武器,而是历史,是一段不能被遗忘的记忆。”

上级被他的真诚和这些枪背后的故事所打动,再次特批允许他保留枪支,但条件是只能作为纪念品,绝不能用作其他用途。

滕西远高兴得像个孩子,连声道谢。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两把枪擦得锃亮,然后找了一个精致的木盒装起来,摆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

从那以后,每当村里的年轻人来家里听他讲过去的故事,看到那两把枪,总会满脸崇敬地问:“滕爷爷,这就是您的‘英雄枪’吗?”

滕西远总是摸着枪柄,眼里闪着光,意味深长地说:“这枪,见证了我们的苦难,也见证了我们的胜利,希望你们这一代,再也用不上它们!”

如今,滕西远老人已经是九十九岁的高龄了,滕西远的老伴笑着说:“他呀,到了晚年也没闲着!”

每天一大早就坐在窗边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读完报纸还要练练字。

他的书法刚劲有力,像他年轻时一样有精神。

老两口还曾在小区东边的小山上开垦了一块菜地,种点青菜、辣椒,时不时摘些新鲜蔬菜回家,吃着自己种的菜,心里特别满足。

生活虽简单,却充满乐趣和幸福。

岁月的痕迹清晰地刻在滕西远的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像是人生的勋章。

他的背微微佝偻,步伐也有些蹒跚,但那双眼睛却依旧透着年轻时的光芒,坚定而有力。

他的精神头儿丝毫不减当年,认识他的人总爱打趣:“滕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像年轻时一样硬朗呢!”

滕西远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依然是那两把匣子枪。

它们静静地躺在精致的木盒里,像是两位老战友,默默守护着他。

滕西远老人的故事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参考信源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0 阅读:5

来科点谱

简介:鸢飞唳天 聊点不知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