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榛树”的导弹成为了当下乌克兰和俄罗斯紧张局势的热门话题。这款导弹不仅在乌克兰战场上经过了实战检验,更被俄罗斯视为战略机制中的新宠儿。那么,为何“榛树”导弹如此受俄方青睐,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策略和潜在可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榛树”导弹的前世今生。这种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堪称导弹界的“黑科技”,其打击精度之高,使它虽然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能在战略攻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普京的军工产业继承了前苏联时期的技术遗产,在导弹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深厚实力,因此决定全面推进“榛树”导弹的生产自然不算意外。
普京的这个决定可谓是一掷千金,据报道,为了确保“榛树”导弹的量产,俄国防部计划向导弹生产企业一次性注资10亿美元。
这笔巨额投资意在一年内完成160枚导弹的生产,并迅速部署到前线,以此增强俄战略导弹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核威慑力。这样的大手笔,不仅显示出俄方对该型导弹寄予厚望,也透露出当前俄乌冲突下的紧迫形势。
而“榛树”导弹之所以备受关注,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其目前在全球的“无敌”地位。没有任何现存的反导系统能够有效拦截这些飞行速度高达10马赫的“怪物”。这种无可匹敌的性能,自然让俄方在乌克兰战场上信心倍增。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在“榛树”导弹的威慑下,乌克兰表现出了异常的顽强战斗意志。尽管俄方进行中导打击后,美国立刻表态不愿与俄发生正面冲突,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毫不示弱。
就在最近,乌军使用美制ATACMS导弹,再次对俄本土进行了猛烈攻击,甚至还不止一次。如果再加上此前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导弹,这已经是乌克兰第三次突破俄罗斯的防线。
面对这样的局面,常人不禁要问,俄罗斯的强硬姿态为何未能起到预期效果?难道普京的核威慑已经力不从心?对此,专家们有不同的解读。
俄罗斯战略与国际问题分析师法比安·莱内·霍夫曼就指出,尽管此次俄军并未携带核弹头,但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如果美乌继续挑衅,俄军未来的打击行动可能会携带核弹头。
就此而言,“榛树”确实是一款极具威慑力的武器,不仅能够携带核弹头,其威力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这使它成为完全可用的战术核武器。然而,目前美乌似乎对于俄罗斯的核警告并不以为然,认为俄方是在虚张声势。这种轻率的判断导致了乌军敢于直接挑战俄方的底线。
当然,纯粹从军事策略的角度来看,俄罗斯也绝非毫无办法应对。除开“榛树”导弹的量产计划,俄方还在积极调整兵力部署,准备在乌克兰战场上投入更多资源。
从最近的战报来看,俄军不仅摧毁了一架乌克兰米格-29战机,还在其它多个地方取得了战术进展。然而,战争的胜负不仅仅依靠某一两次胜利,而是需要更长时间的策略和耐心。
在战场之外,俄乌之间的装备竞赛同样激烈。乌克兰正在向西方寻求更为先进的武器,不仅希望美国提供“萨德”系统,还在积极讨论获得“战斧”导弹的可能性。这种不断升级的装备竞争无疑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乌克兰的内忧外患也让这场冲突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尽管拜登政府仍坚定支持乌克兰,但随着明年1月份美国新政府的变动,一切都未可知。在战场上的激烈对抗之外,政治层面的不确定性为这场冲突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