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烦心事,邻里小摩擦,请村里“老娘舅”来评评理;多年解决不了的矛盾,手机扫码就能反映诉求;多年积怨,在“家门口”就有地方“找个说法”……基层治则百姓安。近年来,崇明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持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培育打造出诸如“向心工程”等一批基层治理特色服务品牌,努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可解千千结”,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智慧赋能
有事“码上办”
“我在散步时发现,村里主干道边的电线与树木相互‘交缠’,只要一刮风,树枝就会带动电线一起摇晃。若遇到雷雨天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能不能剪剪树枝?”日前,家住向化镇的朱女士通过一个名叫“向心码”的微信小程序,扫码提交了上述诉求。很快,向化镇规环办收到了该平台的派单,随后前往查看,发现该主干道多处树枝较为茂盛,与电线碰擦确实存在隐患,遂与相关单位商定具体方案,迅速完成了修剪工作。“原本要跑到镇上反映的事,现在扫个码就能办妥,又快又方便。行道树‘理发’后,树枝和电线各行其道,悬在百姓头顶的安全隐患排除了,看起来也敞亮不少!”朱女士高兴地说。点开“向心码”微信小程序,没有花哨的页面设计和繁复的功能设置,有的只是4个简洁的版块、12个通俗易懂的大字:提建议、问政策、寻帮助、要投诉。群众但凡有诉求,都可以通过它进行反映,工作人员会在24小时内联系,一般事件7天内就可办结,效率大大提升。“针对镇域内老年人居多的情况,‘向心码’平台进行了适老化设计,增设‘语音上报’方式,每个村组还有专门的微网格代办员帮忙指引,让村民不费时间精力也能看得懂、用得了。”向化镇司法所副所长秦恒娟告诉记者。向心码小程序
这个“向心码”,是“向心工程”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推进,崇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有所增强,同时各类以往鲜见、未见的社会矛盾纠纷也不时冒出来。针对乡村治理新情况新需求,向化镇作为崇明首个实践地,在2022年建立了一个覆盖全镇的基层治理体系,由“向心码”“向心站”“向心桥”三大平台组成。这个治理体系便是“向心工程”,顾名思义,就是指各类矛盾向内解决、不扩散,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纠纷,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排忧解难。数据说明一切。“向心工程”从2022年开始试点以来,已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办结率97%,办结案件满意率高达98%。与之相对应的是,全镇信访、12345等区级平台案件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急难愁盼
家门口就能找“说法”
向心码民声服务平台
除“向心码”外,“向心站”和“向心桥”也各有特点,分别实现了基层治理力量高效下沉筑牢基层堡垒、利用民声民意实现群策群力助推基层治理。其中,“向心站”是方便村居民就近反映情况的平台,由镇级民声服务中心、各部门设在村居的“向心站”和村居“向心驿站”组成,确保民声响应、化解在村域。“向心桥”则是一个接待接访服务平台,是各村居以“民声见面会”等形式构建的家门口接待接访机制。如今,“向心站”和“向心桥”已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俗话说‘一娘能养十儿女,十儿难养母一人’,没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请你们帮帮我吧!”日前,向化人李老太泪眼婆娑地来到家门口的“向心站”求助,“我已经80岁了,有两个孩子,近几年我和老伴身体多病,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可多次联系两个儿子,都被以各种理由相互推脱,现在养老成了难题。”调解员了解情况后,联系兄弟俩前来调解,起初兄弟俩争吵不断,相互指责,对立情绪严重。眼看现场火药味越来越浓,调解员们决定以道德和亲情为切入点,用拉家常的方式对兄弟俩进行思想疏导,在强调子女法律上应尽的赡养义务后,就赡养费用分摊、日常照料安排以及财产继承分配等问题进行了调解,兄弟俩最终达成一致协议。这只是“向心工程”一次常规的“家门口”解纷。
“以前遇到这种家长里短、急难愁盼不知道去哪个部门好,现在都不用纠结了,直接扫码或到家门口的‘向心站’和‘向心驿站’反映情况,很快就能把问题解决了。”老百姓们表示。
民忧、民怨何以又好又快化解?离不开解纷力量的聚合。其中既有乐于奉献的退休老干部,又有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他们发挥情况熟、威望高、善沟通的优势,积极参与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针对乡村比较常见的劳动争议、土地纠纷等矛盾,镇级部门、辖区民警、律师等力量也会定期开展线下咨询服务,与群众直接“面对面”,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有事敞开说”
“有话尽量说”
“为老助餐服务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事情,我建议进一步提升饭菜口味样式、优化为老助餐服务流程。”前不久,在向化镇镇级民声见面会上,由向化镇相关领导、镇级部门负责人、第三方公司、各村书记及民声议事人代表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谈看法、提建议,坦诚交流,氛围热烈。村级民声见面会
大到村级配套设施提升、公交线路优化,小到庭院卫生、垃圾分类等,村里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向化镇通过“向心桥”接待接访服务平台,鼓励邻里“有事敞开说”“有话尽管说”,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民声话民事,架起连心桥”。记者了解到,通过“民声见面会”,不少村民的真知灼见已得到采纳,部分意见建议还被复制推广到了其他村镇。如今,内涵不断丰富的“向心工程”社会治理经验,已辐射更远区域。眼下,崇明各地也正在推进“向心工程”的探索深化。区公安分局不断推进“瀛洲解纷码”工作,港西镇探索超大型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综合治理新路径,长兴镇推进“壹街区”综治中心工作,以民声为切入点,汇集民智、聆听民意。一个个议事平台,一条条民情通道,成了群众“家门口”的“说理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印证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未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民之安乐皆由治。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枫桥经验”崇明实践的前行之路上,崇明将探索更多善治之道。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加强基层治理作为“必答之题”,不断深化“向心工程”民声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把民声服务做到老百姓家门口,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