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读懂了李斯的“仓鼠理论”,也就明白如何改命了

舒山有鹿 2025-01-15 07:18:58

01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一件事:

李斯年轻的时候,在楚国的郡县里担任小吏。有一次,李斯上厕所,发现厕所里边的老鼠在吃肮脏的东西,一看到人就连忙逃窜,甚是狼狈。

后来,李斯又走进了粮仓,发现粮仓里边的仓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也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悠哉悠哉地活着。

于是乎,李斯感慨地说:“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为了实现理想抱负,李斯离开了楚国,拜荀子为师,学成后跑到了秦国。在一番操作下,终于靠近了嬴政,并通过才华、谋略,取得了嬴政的信任。

在李斯的辅佐下,嬴政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成为了千古一帝秦始皇。而李斯,也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相”。

02

后人根据李斯对于厕鼠和仓鼠的观察,总结了一个理论——仓鼠理论。

所谓仓鼠理论,就是李斯所说的那样,一个人是否有出息,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时势造英雄,英雄亦应时也。

被后世称之为“千古一相”的李斯,要是他留在了楚国,没有去到秦国,那他了不起就是郡县里边的一个小吏,连官都算不上,庸庸碌碌一辈子。

可由于李斯觉悟了过来,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楚国,先拜圣人荀子为师,再到了秦国一展才华。

为什么楚国没有希望了呢?首先,楚国的阶层完全固化,屈、景、昭三家完全占据了关键位置,李斯等贫寒子弟上不去;其次,楚王已经是三家的傀儡,昏庸无能,毫无辅佐的价值。

身为贫寒子弟的李斯,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留在原地等死,要么跑出去,还有广阔的天地可以闯荡。李斯选择了后者,也就从一介布衣,打拼到了秦帝国的宰相。

在“天时地利人和”里边,“地利”恰恰处于中间。只要“地利”发生了改变,那“天时”和“人和”,也会跟着发生改变。

03

谈到“环境”,就想到了一个网络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宁愿漂泊在大城市,也不愿意回到老家呢?

因为农村、小县城的老家,已经没有希望了。

在农村、小县城,由于阶层固化严重,也没啥资源和机会,自然就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年轻人需要离开农村、小县城,为自己谋求一线生机。

在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由于阶层固化不太严重,资源和机会也特别多,自然就有发展前途,所以无数年轻人都涌入其中,希望实现理想。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说过一句千古名言:“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意思是,要是父辈是当官的,那就继承父辈的衣钵;要是家庭跟做官不沾边,那就去经商赚钱;要是家庭是当地的望族,那就留在当地发展;要是家庭在当地没啥势力,过分贫穷弱小,那就远走他乡,另谋出路。

说得直白一点:有条件,那就继承家业;没条件,那就另谋出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04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强东。

为什么刘强东要拼命读书,考上名牌大学?唯有考到大城市的大学,远离贫穷的农村,才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为什么刘强东在人大毕业后,没有回到老家发展,而是留在了北京发展?因为北京的发展机会,比老家的发展机会,多了成千上万倍。

留在老家,走回父辈的老路,不过是死路一条而已。离开老家,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道路,才有可能遇到机会,希望重现。

这就需要当事人具备一种本事——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无不利也。

环境与环境之间,真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吗?小县城跟省会城市的差距,是巨大的;小县城跟北上广深的差距,更是没得比的。

不是说要抛弃老家,而是说“树挪死,人挪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己不去改变,又有谁能帮我们改变呢?

05

写到最后

好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那是事半功倍的。

就拿“教育”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实行的是应试教育。

接受过素质教育的孩子,既会考试,也有思想,更多才多艺。而只是接受过应试教育的孩子,仅仅成为了考试机器人,对其他的东西,一窍不通。

这个社会需要的,并不是随处可见的考试机器人,而是多才多艺的高素质人才。

环境对于教育影响巨大,对于其他的方面也影响巨大。换个环境,换个赛道,换个方向,有可能命运就改变了。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29
舒山有鹿

舒山有鹿

情感作家,励志达人,你有烦恼,我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