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看到自己的强大邻居,尤其是当这两个邻居还都比自己更强大时。
蒙古国,我们也习惯称其为外蒙古,是仅有中、俄两个邻居的内陆国家。
但外蒙古却对于中、俄这两个邻居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印象与态度。
而其中对于我国,蒙古国人是尤其的不喜欢,这是因为什么?
同是作为军事强国的俄罗斯,为何就能得到外蒙古的“偏爱”呢?
蒙古国与我国历史渊源颇深
蒙古国有着156.6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是亚洲中部仅有两个陆上“邻居”的第二大内陆国家,靠着传统畜牧业发展,作为其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项目。
不过地广人稀的蒙古国,虽经济发展不起眼,但却与我国有着交错而纠结的历史。
对于蒙古国的人们,要是不提历史就还好,一旦提起曾经匈奴帝国的过往,大多都会避讳谈及是一回事儿,严重了甚至还可能引发外交的纠纷。
像是有关于长城、月饼以及岳飞等的字眼,都是蒙古人的禁忌,而有甚者如果说中文去蒙古旅游,都很有可能招来一阵的拳脚招呼。
如此明显的敌意,在早年存在于中蒙国民之间,这就不得不提我国与蒙古国的历史渊源了,受到上年纪的人以及苏联方面的影响,蒙古人于我国人民印象并不好。
而早在旧石器时代的蒙古高原土地上,其实就已有人类活动痕迹了,之后就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等,北方草原游牧部落相继在蒙古高原建立起政权。
一直以来都与中原王朝交流密切,且不断有所碰撞的情况下,等到了秦汉的时期,就发展出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匈奴,成为当时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之一。
就像是在汉武帝时期有卫青、霍去病等将领,以及昭君出塞的故事等,那都是当时的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在政治、文化、以及军事方面的摩擦。
而到了隋唐与蒙元时期,中原与西域、中亚等地的交流,也是愈发的深厚与高度融合,像是那时被留于后世的元曲文化艺术,也就是当时民族融合下的产物。
直到明清王朝的建立,那时的蒙古地区也就成为了,受到王朝管理且进一步强化管理的区域,而蒙古地区也是与内地的联系,变得更加的紧密。
蒙古在到了清朝时,更是在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发展下,成为了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发展也在那时达到了高峰,文化交融盛况尤其明显。
而那时的蒙古也是王朝统治的重要成员,像是在近代的创作影视剧中,也都能看到不少对于清朝蒙古一族势力的体现,在那时的蒙古也是很受统治者重视的。
尤其体现在后宫女人的交流中,但凡来自实力雄厚的蒙古部族,那么无论在宫中受宠与否,那身份地位也是一般人所不能挑衅的。
但等到了清朝末年时的国力衰竭,就被外来列强抓住了机会,沙俄就趁机对蒙古地区展开侵略及文化方面的渗透,直到辛亥革命爆发,蒙古不再是以前的蒙古了。
清朝统治的摇摇欲坠,外蒙古的部分上层贵族,也就在沙俄支持下宣布 “独立”。
而当时“独立”的蒙古,其实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直到1915年6月,中、俄承认外蒙古的“自治”,却也意味着蒙古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蒙古了。
但外蒙古实际还仍处于沙俄的控制下,历经武力逼迫和民族反击,沙俄撤销了对外蒙古的统治,外蒙古也终能实现自治了,却也为后来外蒙的再次独立埋下隐患。
后来的苏联成立,也延续了沙俄的政策主张,继续支持外蒙古的独立。
1921 年,蒙古人民党在苏联的支持下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1924 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但也在多个方面,受到苏联的控制和影响。
所以也就使得老一辈的蒙古人,就对我国的印象有了些偏见,所以相处起来也就是带了点儿情绪,不过除了历史原因,我国的强大难道也会影响蒙古的印象?
中俄都是强国却被不同态度对待
历史上的纠葛与现实摩擦,使得蒙古老一辈的民众,对于我国民众有那么些的不友好,甚至在蒙古开餐馆的国人,都不敢轻易使用中文招牌等。
而造成这样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蒙古人,因为没有来过我国,所以对我国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偏听媒体那来的消息其实并不真实。
不过早年的我国企业商人,也确实有不少前往蒙古做生意的,但因为会有部分人出售的商品,存在劣质坑骗的成份,所以也是给蒙古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而在后来的矿业领域发挥在那上面,也是一定程度上,有些影响到中蒙两国关系了,像是早年我国有不少企业,花费大量的投资数额在蒙古发展矿业开采等。
但也是因为个别企业在发展产业时,没有太注重当地的环保与维护,使得一些项目的实施时,两国工人之间,也就发生了一些恶性斗殴事件。
随着不少关于我国的负面新闻,被其当地媒体的大肆炒作后,也就再次增加了蒙古对于我国的总体印象偏差的问题,但年轻一代的却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
我国与蒙古建交于1949年10月,而就在建交初期的中蒙关系,也还是较为谨慎甚至可以说是交往不多的,关系上面并没有非常的亲近。
等到了1950 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受到了更为广泛的承认后,我国与蒙古才正式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关系也是开始了逐渐升温。
然而蒙古因长期处在苏联的影响下,所以在政治上与我国一直保持有着一定的距离,而边境地区也是加强了有关的军事部署,还是没有达到十分亲近的关系。
不过对外在政治外交上,关系不那么明显,却在民间层面上,因为历史上一留下来的,有着相似的历史与人民生活等,民众们仍还保持着一定的经济文化交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苏关系的缓和,中蒙关系也逐渐开始走向正常化了。
1991 年苏联解体后,蒙古开始调整其外交政策,奉行开放、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与我国发展也变得更加稳定与全面,合作交流也在不断地深化。
像是我国在与蒙古达成友好建交关系后,也是在蒙古援助建设了不少项目,一些桥梁和公路,还有各个国家所必须的体育馆等,也都有进行援建。
但可能就是因为早年的关系没那么好,所以也是很少被提及,而我国与蒙古如今的关系,却也是处在历史上的好时期了,关系也在不断的拉进之中。
而早年受到较多苏联影响的蒙古,即使在其解体后,也依然会对俄罗斯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所以在一边儿是帮助独立,一边儿是媒体抹黑的形象下产生差异。
老一辈的人们不了解,但年轻一代的来过中国的蒙古人,就不会再有过去那稍显偏激的情绪了,所以实现“中蒙一家亲”的情况,也是越来越明显了。
“中蒙一家亲”才是相处之道
蒙古虽然于我国而言,是有着一些复杂情绪在的,但随着两国贸易发展联系的不断拉进,在中蒙贸易方面,也是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与改变。
像在2011年的中蒙贸易额,就已经达到了63.27亿美元的程度,而我国也是连续13年的保持了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的地位。
十多年的交流发展,也让蒙古也有了不少与我国文化交流的痕迹,像是蒙古人们会学习汉语,并会从事有关于我国发展的相关工作。
而蒙古的年轻人,也是通过同我国的往来交流关系,获得了更多的就业出路,所以在蒙古国也会将汉语,作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
所以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会有了交融发展的趋势,而随着中蒙两国高层的互访频繁,以及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关系也就更进一步了。
而由于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向前发展,又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开启了不少的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蒙俄经济走廊,也是为两国人民带去了利益。
本就有着较为相似历史的中蒙国家,一见如故的亲近感,那也是别的所没有的,而随着蒙古与我国的交流发展,未来的合作发展前景也是非常的广阔。
而我国会参与或是组织一些,针对蒙古的大量经济技术援助活动,也是我国在切切实实的关怀蒙古的人民,这样的真挚情感也是促进“一家亲”的关键所在。
所以中蒙关系的亲近友好,才是更好在未来发展的需要,在政治、经贸与人文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也让我国与蒙古的关系,在蒙古看来是处在了历史的最好时期。
而实现双边关系更好发展,可能也只有长久实现“中蒙一家亲”才好,而如今的我国不断强大,蒙古年轻人也更多了解我国,不喜欢情绪可能也就渐渐淡化了吧。
参考链接:
外交部——《蒙古国家概况》202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蒙古国,熟悉又陌生的近邻》2016-07-11
人民网——《蒙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大使说)》2020-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总理出访微镜头 | “中蒙一家亲”亲在哪儿?》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