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回家路》:那些活得匆匆忙忙的人,会错过很多东西。

友书闲挖坑 2025-04-14 15:34:38

你有没有害怕忘记的事和人?

这是一篇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故事,在巴克曼的《长长的回家路》中,一位被阿尔兹海默症缠上的老人,他的记忆如同沙漏里的沙子,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流逝 。

这是一种极为残酷的病症,患者就像置身于茫茫宇宙中,周围的一切都在慢慢远去,熟悉的记忆也随之消散。

他很害怕。

他走回家的路越来越长,变得越来越慢,而在时间无限拉长,有限熟悉的场景变得越来越狭窄的时候,反而让读者从中窥探到了生命的真谛。

人最终都是要走向虚无,生命中哪些需要被珍视,而哪些需要被舍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到底是什么样的伟大前程,值得我们把所有的春与秋都错过。

老人把数学视为毕生的追求与热爱,他认为数学是人生的终极答案,是能够引领人找回家的路的坐标,所以,当儿子泰德兴奋地告诉爸爸自己作文获奖时,爷爷的第一反应却是追问数学成绩。

在他看来,泰德在其他领域获得的任何成就,都比不上在数学上有所建树而来的重要。

因此,泰德长期生活在这种“为你好” 的固执中,逐渐在父子间横亘出了一堵无形的墙,直到老人走向生命的终点,渐渐地连数学也要遗忘的时候,仍旧是父子之间难以跨越的隔阂。

泰德也渐渐成为了“父亲”一样的人,忙忙碌碌。

泰德会在老人因为对现实的混淆,而喋喋不休的重复着毫无逻辑的话时,崩溃且抱怨着:“你从来就没有时间教我,爸爸,你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但你教过诺亚,你教过他所有事情,他也很喜欢数学,就像你一样。”

老人开始关心儿子在学校的情况,小心翼翼的询问儿子的语文成绩如何的时候,却被儿子告知他已经长大了。

他错过了儿子成年的种种,而孙子诺亚的出现如同一束光照进了老人的心中。

诺亚喜欢数学,愿意走进他的世界。

同时,老人也将年轻时对于儿子疏忽的爱倾注到了孙子身上,他总是喊着“诺亚诺亚”,重复的名字像是双倍的爱,一份是对儿子,一份是孙子。

他开始耐心的听孙子讲学校的事情,不厌其烦的问着学校里发生的每一件有趣的故事,诺亚说老师让他写关于对生活意义思考的作文,老人问他写了什么。

诺亚说道:“陪伴!”

老爷闭上眼睛,认同且感慨,“这是我听到最好的答案。”

陪伴,让老人想起了他风信子味道的爱情。

十六岁的年纪遇到了最想要相伴一生的人,一个他每分每秒都想要弄懂的人。但他此时此刻,这个人在他心里迷失了,他用力的想,才能想起她的模样。

他是恐惧的,恐惧自己要忘了所有的事情。

他说:“对于老去的恐惧甚于对死亡的恐惧。”

他向诺亚的奶奶抱怨自己年轻时的荒唐,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讨厌自己。

诺亚奶奶说:你总是很忙,连刷碗的时间都没有。

但她也说:“亲爱的顽固的你啊,问你儿子他热爱的事物,永远也不会晚的。”

父母的醒悟往往是具有延迟性的。

在阿尔兹海默症的侵蚀下,他的记忆变得支离破碎,爸爸告诉诺亚,爷爷的大脑生病了。爷爷对疾病的解释是:“当一颗星星将要熄灭的时候,要等它最后一束光经过漫长的时间抵达地球后,我们才会知道。”

当我们醒悟时,往往已经错过了。

所以,老人在已将遗忘所有的时候,让所有人都重新思考了生命和告别。

泰德慢慢蹲下身子,告诉父亲不要害怕。泰德告诉儿子诺亚:“我们可以陪他走走路,可以陪伴着他。”

诺亚安慰老人:“我想你不用因为忘了我而害怕,如果你忘了我,那么你就有机会重新认识我。你会很喜欢的,因为我是个很棒的人,很值得去认识。”

祖孙三代相聚在广场长椅上时,爷爷、泰德和诺亚,他们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感受。

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重构。

巴克曼通过这本书向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那些活得匆匆忙忙的人,会错过很多东西。”

0 阅读:21
友书闲挖坑

友书闲挖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