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日晚间,伊朗终于还是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常规弹道导弹突击, 伊朗导弹空中弹道如同烟花般清晰可见,爆炸声此起彼伏,而面对伊朗的超饱和攻击,以色列防空系统集体失效,只能眼看着导弹接连击中目标。此次突击体现了伊朗在此次对以色列导弹突击的几个突出特点:

据报道,伊朗于10月1日晚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当晚以色列全境拉响防空警报,多地响起爆炸声。之所以选择晚间发动火力突击,一方面可以利用暗夜掩护己方导弹部队,使以军侦察卫星不易发现伊朗导弹机动情况,同时,夜间黑暗降低了导弹轨迹的可视性,增加了敌方预警的难度,使得敌方更难以及时发现和拦截,再次,夜间敌方通常处于防御状态,反应时间被压缩,难以快速协调和部署防御力量。

此次伊朗发射的200枚左右常规导弹,从媒体发布的伊朗导弹攻击画面来看,一次齐射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很可能至少动用了来自不同导弹旅的6个以上发射营,攻击目标遍布了以色列全境,导弹从发射区腾空,穿越外层空间,落在以防纵深,作战空间十分广泛,作战阵地分散,点多面广,配置幅员可能达数千平方公里。

导弹发射部队需要按照计划进入预定发射阵地,按照机动-发射准备-发射的程序进行,作战指挥难度大,而从火力打击效果看,此次火力突击导弹几乎同时到达了目标,达成了较好的饱和攻击效果,削弱了以军反导效果,充分显示了伊朗较强的导弹武器火力突击指挥协同能力,通过分布协同成功指挥了此次火力突击。
三、 突出火力突击针对性,精确打击以军重点目标
从目标选择上看,此次火力打击伊朗导弹打击的主要目标是以色列的军事和情报基地,这些基地包括摩萨德总部、内瓦蒂姆空军基地和特尔诺夫空军基地等,袭击中首次使用“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导弹成功摧毁了以色列的内瓦提姆空军基地的20多架F-35战斗机,伊朗在火力打击目标选择上体现了较强针对性:

伊朗方面表示,这些袭击是对以色列近期在中东地区军事行动的回应,旨在报复以色列对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以及革命卫队高级将领的袭击,这些活动由以色列摩萨德策划实施,冤有头债有主,而以军的F-35近期实施了对黎巴嫩南郊的达希亚区的袭击行动,成功暗杀了黎巴嫩真主党武装行动小组负责人、伊朗系特种兵部队司令易卜拉欣·阿基尔。
四、 突出火力打击战略性,火力打击与认知作战相结合以军的空军基地目标、雷达预警等目标在以军体系中均起到了支撑作用,伊朗对其实施打击,不仅在军事上可以直接摧毁或削弱以军事实力,有效对以色列实施了威慑,而且上政治上可动摇以色列心理,动摇其战争决心。

发动军事行动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西方社交媒体上用希伯来语发出警告——抵抗阵线对于以色列政权的打击将会“更加具有毁灭性”。在实施火力打击的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有效达成威慑信息的有效传达,火力打击与认知作战相结合,慑止敌方可能的行动,凸显了战略威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