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思过往,惜当下,望前路

皓然一文化 2024-04-06 08:26:59

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

《岁时百问》中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春分过后便是清明,此时正是四野气清,万物皆显。

天气温暖,春和景明,草木旺盛,万物皆洁齐,所以称之为清明。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一方面是行清墓祭,表达对亡者的追思,另一方面是踏青春游,过好当下,期盼未来。

1

思过往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年少时,我们都以为身边的亲人,会一直陪伴着自己成长。

长大后才发现,人生漫长,岁月无情,疾病和意外让人猝不及防,生老病死令人追悔莫及。

那些我们深爱的人,不可避免的会先离我们而去,留下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继续忙碌。

清明,就是这样一个节日。

让奔波的人们,腾出时间,回到故土,给逝去的亲人添一抷新土,送一份相思。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清明,是提醒我们铭记的节日,它要我们记住,那些曾来到我们生命中的人,都曾真真切切地关爱过我们。

新土旧痕,会掩埋音容笑貌,却掩埋不了爱;

时光流逝,会带走叮咛嘱咐,却带不走眷恋。

人,终究会长大衰老,化作世间的一粒尘埃。

但有一种东西永远不变不灭,那就是深入骨髓的血脉亲情。

有人说,人这一辈子会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生理性死亡;第二次是社会性死亡;第三次是记忆性死亡。

那些离开我们的亲人,虽然与我们阴阳分隔,但只要他们还被我们念着、记着,他们就永远不会真正地死亡。

死亡,是这世间躲不掉的命题,但追忆和爱,能给它温度,让它驻留。

清明时节,追思过往,是为了让人不忘来路,不忘根本。

正如敬一丹所说:“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来处,未来人生才有参照。”

2

惜当下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说:“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清明不只是追忆和缅怀,也是踏青和游玩的好时节。

在肃穆的悼亡中,藏有欢乐,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踏青在《辞海》中解释为: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古时,在清明节放风筝,不仅是出于娱乐,更是为了祛除晦气。

在清明这天,人们把自己的疾病和愁苦,都写在风筝上。

待风筝起飞时,便剪掉风筝线,让它随风而去。这寓意着,所有的苦痛,都会随着飞走的风筝一去不复返。

《淮南子·天文训》中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

春日短暂,清明已近暮春,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了,何不珍惜春光,畅快游玩呢。

其实早在唐朝,清明节的娱乐活动就已经非常盛行,所以有“著处繁华矜是日(指清明),长沙千人万人出”的热闹景象。

在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中,画家张择端用风俗画,记载着宋人清明踏青归来的场景:

一对游春归来的人马前面,走着一顶轿子,轿子顶上插满了树枝和花枝,男主人骑着马走在后面,两侧有仆人担着担子,担子里面是野餐用的食盒。

正所谓,最美人间四月天,珍惜春光与时行。

清明,是生与死的交汇。

祭扫是对逝者的追忆,踏青赏玩则是生者对生活的热爱。

向死而生,便是清明。

清明之际,感叹的不只是生死,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

世间生死无常,既然人生终归寂灭,不如珍惜当下,过好当下。

曾国藩曾说:“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许多人都会沉浸在过去的遗憾中,但只有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才会懂得,失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

天道有常,万物皆有生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走过的法门。

所以,与其为过往悔恨,为明日幻想,倒不如认真活在当下。

把握当下,珍惜当下,是对自己最好的宽慰,也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3

望前路

对于清明这个重要的日子,人们都寄托了深厚的感情。

除了节气和节日的含义,清明更代表着清朗澄澈,通透空明的心境。

正如苏轼曾云:“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种烦恼所累,身心时不时会疲累困倦。

唯有内心清明,方能摆脱烦忧,洒脱前行。

战国时期,庄子曾做漆园小吏时,每日的生活不是喝酒遛弯,就是钓鱼看风景。

妻子经常督促他求官上进,但他并不为所动。

一天,妻子得知庄子的一个朋友,得到宋国国君的赏识,不仅加官进爵,还得到了丰厚的财产,便羡慕不已。

可庄子并不认为这是好事情,他对妻子说:“伴君如伴虎,宋王脾气古怪,今日赏赐,明日就可能会大难临头。

与其提心吊胆去做官,奉承皇帝说些违心的话,不如自由自在,在山野中来得逍遥快活。”

人活一世,一定要懂得,越是外界纷乱,内心就越要保持清明。

心清明,则前路光明。

作家郭文斌说:“清明看上去是节气,其实是人格,是山水日月精神,是天地精神。”

面对俗世纷扰,只有内心清洁明静,人格超脱,才能不被欲望裹挟,活得通透快乐。

正所谓,清明清明,心清则明。

人生前路漫漫,无常也是寻常。

纵然会经历挫折打击,但仍需淡然从容。

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保持本真与纯净,向着前路出发,去追寻心中的那一片曙光。

4

毕淑敏曾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岁月如水,匆匆流逝,在生命的两端,我们与逝者彼此站成了岸。

在生死两岸,于清明时节,我们追思过往,期盼未来。

《礼记》中有言:“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身向清明,心亦清明。

在清明之际,参悟生死,热爱生活,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

清明日短,人生且长,已逝者不可追,前路光明犹可期。

愿我们都能不忘来路,珍惜当下,努力向前行,不惧时艰,不负此生。

作者 |幸运星。

0 阅读:1

皓然一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