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这样形容男人的感情: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两个这样的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每次,感情就像歌词里唱的那句一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句话似乎永不过时。
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生前也曾有过两任妻子,不过他让原配独守空房41年,而他又再娶了一位比自己小17岁貌美的学生。
关于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创作,更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毛主席也曾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不过,大部分人只知道鲁迅思想先进,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关于他在感情上的生活,却很少在大众面前展现。
其实鲁迅也经历过父母包办的婚姻,毕竟生长在那个年代里人们,很难逃脱千年累积下来的封建思想,不过对于原配朱安,鲁迅则说她是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
原配朱安,虽没有上过几天学,但为人温柔,知礼仪,还十分孝顺,是一个贤惠的传统女人。正因为这些优点,朱安取得了鲁迅母亲的喜爱,从而指配给鲁迅为妻。
当时,鲁迅并不知道,母亲让自己回来是要成亲的,所以并未征求自己的同意,直接安排两家见面,双方父母就这样达成了意头,让两个原本就不相爱的人结为夫妻,双方都受到了巨大的痛苦。
虽然鲁迅和朱安被父母指婚,但鲁迅迟迟没有举行订婚,更别提正儿八经的结为夫妻了。不久后,鲁迅找了个借口回国,这一去就是好多年。
鲁迅再次回国后,当年懵懂的朱安已不是少女时期,而是一位24岁的大姑娘了,她的年纪比鲁迅还要年长几岁。
对于这门婚事,鲁迅没有在父母面前抱怨许多,也没有激烈的反抗,可是这种包办婚姻,鲁迅实在接受不了。
鲁迅除了受过高等教育,以及拥有新思想之外,他对古时候的“三寸金莲”十分反对,而朱安正是这“三寸金莲”的“受害者”。
对此,鲁迅向父母以及朱家的长辈提出,让他们把朱安的“裹脚布”撤掉,释放双脚,然后再送进学堂读书识字。
对于当时深受旧思想熏陶的朱家长辈,鲁迅的要求实属让他们吓了一跳。而鲁迅早在留学期间,就剪去了长辫子,留着短发,脱去了清朝的服饰,穿上西洋人的西装,他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思想行为,都走在前头。
鲁迅的母亲生怕他在留学期间发生变故,所以以生病为由,让鲁迅不得不立刻回到家中,谁知道回来后,却被“哄骗”着成了婚。
朱安最终还是顺利的过门了,她知道鲁迅不喜欢自己的这双小脚,所以在成婚当天,就在鞋子里塞了许多棉花。可惜她在下花轿时,棉花还是露了出来,似乎是在告诉朱安往后的婚姻生活有多么的不幸。
成婚那天,鲁迅才仔细地看着自己的妻子,眼前的女子脸色蜡黄,薄嘴唇,尖下巴,前额还略显微秃,鲁迅怎么端详,心里都无法喜欢。
所以婚礼仪式举行完后,鲁迅根本没有跟朱安同房,把新娘子独自一人晾在洞房里,他自己则在母亲的书房睡大觉。
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结婚是人生大事,一辈子也就这一次,哪知道丈夫不爱自己,结婚当晚还不愿同房,朱安的心里难过极了,但又无可奈何。
成婚才不过三天,鲁迅又以学业为重,转身就回到了日本,继续留学。
就这样,朱安和鲁迅空有夫妻之名,实则没有夫妻之实。那个年代的女人,更不会想到离婚,对于这些传统的女人来说,她们只会嫁夫从夫,哪怕是困在婚姻的枷锁里。
而鲁迅对于这段婚姻,他觉得娶朱安过门,就是给母亲一个交代罢了。鲁迅还曾和友人谈论过自己和朱安的婚姻,表示那段婚姻根本不叫婚姻,而朱安也不是自己的太太,是母亲的太太,是母亲赠予我的礼物,我们毫无爱情可言,我只负责赡养。
或许是许广平的出现,才让鲁迅明白了爱情的滋味。
原来,许广平是鲁迅的学生,两个人虽然相差17岁,但无论是学识上还是生活中,许广平和鲁迅都聊得十分投机。
而许广平的长相貌美,十分柔和,还拥有端庄大方的气质,并且受过高等教育,这样让鲁迅怎能不动心?她与原配朱安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1925年,许广平给鲁迅写了一封信,是作为学生的身份,想要感谢老师鲁迅曾对自己的教导。后来鲁迅在读完信之后,很快就给许广平回信,俩人就这样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慢慢的熟悉起来。
后来,许广平还与鲁迅相见,当面请教问题。在一来二去的接触中,鲁迅与许广平渐渐地产生了感情,正式在一起。
1927年,鲁迅在中山大学任教,而作为助教外加广东话翻译的许广平,则和鲁迅同居在一起。之后,他们回到上海,也一起同居,许广平还给鲁迅生了个儿子。
对于鲁迅的感情状况,在家照顾鲁迅母亲的原配朱安一切都知晓。面对丈夫在外多年,和其他女人生活、生子,朱安不是没有绝望过,她觉得只要把鲁迅母亲照顾好,说不定就换取鲁迅的心。
可感情怎能用感动代替?不爱就是不爱,感动也无法换回爱情,更多的只不过是怜悯。后来,朱安对这份婚姻也释怀了,对于许广平的儿子,她选择视如己出。
1936年,鲁迅因病去世,失去了生活来源的鲁迅母亲和朱安,许广平则担在身上,外加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每个月都会往家中汇钱。
在鲁迅母亲病逝后,朱安则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困难到终日吃稀饭,馒头夹咸菜度日。而周作人也曾想给朱安帮助,但由于鲁迅生前与弟弟不和,所以朱安便拒绝了。
虽然朱安从小未受过高等教育,但她的心境是豁达的,她不仅把许广平的儿子视如己出,还邀请许广安带着孩子们来到北京与自己同住。
只不过,朱安没有许广平如此好命,许广平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自己的婚姻也由自己做主。
而朱安从小温顺听话,只会针线活,会做饭做家务,没上过学,还裹了小脚,她这辈子让人记住的只是鲁迅的原配妻子罢了,生活在旧社会里的女人,实在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