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国《反外国制裁法》22条修订法案正式落地,明确对境外“遏制打压行为”采取对等反制。法令生效不到24小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表态,称“愿降低对华关税以达成协议”,但随即被曝出附加条件——要求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际舆论关注,中美新一轮博弈的暗流再度涌动。
“两面手法”背后的战略意图近期,特朗普团队的动作显得矛盾重重:一方面派出高级顾问访华,释放“缓和贸易关系”的信号;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却将54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指出,此类反复操作实则是美方“极限施压”策略的延续,核心目标仍是遏制中国产业升级,为美国制造业复兴腾挪空间。
事实上,特朗普此次关税表态的“诚意”存疑。外媒披露,其团队私下要求TikTok必须在4月5日前完成出售,否则将面临全面封禁。分析人士认为,美方正试图将关税政策“武器化”——用本属非法单边制裁的关税作为筹码,迫使中国企业在关键领域让步。这种“绑架式谈判”的逻辑,恰如美方在芬太尼问题上多次加征关税的翻版。
中国反制工具箱持续升级面对美方压力,中国的应对策略已从“韬光养晦”转向“积极亮剑”。新修订的《反外国制裁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对于外国“以任何借口遏制中国发展”的行为,中方有权实施包括冻结资产、限制交易在内的多维度反制。这一法律武器的完善,标志着中国对美博弈进入“制度对等”新阶段。
经济实力的质变为中国提供了底气。当前中国坐拥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30%,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20个前沿科技领域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首位。军事层面,055型驱逐舰南海演训、第六代战机研发突破等动态,亦向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
全球化变局中的道路选择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强硬回击的同时,持续推动多边合作。从斡旋沙特伊朗和解到“一带一路”项目落地,这些实践正在重塑国际规则。相较之下,美国近期对日韩等盟友的“关税豁免谈判”,被指实质是要求盟国牺牲自身利益补贴美国产业。
国际观察家注意到,中国网民近期在社交媒体上的态度变化颇具代表性——十年前“强烈抗议”的表述已逐渐被“奉陪到底”取代。这种民意转向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的客观现实。正如外媒所言:“当东方巨龙的利爪真正展开时,任何单边施压都将失去着力点。”
眼下,中美博弈进入深水区。特朗普的“关税筹码说”能否奏效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中国反制体系日益完善,华盛顿“既要打压又要谈判”的旧剧本恐难再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