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特朗普与普京长达两小时的通话震动国际社会。这场被外界视为“地缘交易”的对话,表面上聚焦乌克兰停火,实则暗藏美国重构大国关系的深层布局——遏制中俄战略协作成为华盛顿的核心目标。
停火协议的双重面孔俄方提出的停火条件堪称苛刻:全面监督停火、终止对乌军援、冻结基辅军事动员。作为交换,莫斯科承诺暂停袭击能源设施,并保障3万名被围乌军安全。美媒披露,特朗普政府或默许克里米亚现状,甚至考虑解除部分对俄制裁。这种让步引发欧洲盟友强烈不安,却暴露出华盛顿的战略转向——以乌克兰为筹码,换取俄罗斯远离中国。
特朗普的“离间计”逻辑通话结束后,特朗普向福克斯新闻直言:“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绝不能让中俄结盟。”其幕僚透露,白宫正试图复制尼克松时代的“联俄制华”策略,通过经济松绑诱导莫斯科战略转向。数据显示,若美国全面解除制裁,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可增加120亿美元,这对受困于西方封锁的俄经济颇具诱惑。
然而,中俄协作的根基远超华盛顿想象。就在美俄通话前48小时,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刚结束北京磋商,双方就深化本币结算、共建北极航道达成新共识。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56个战略合作项目涵盖航天、高铁等高科技领域。这种深度交融,绝非短期利益交换所能切割。
跨大陆的经济引力莫斯科与北京的战略默契,建立在地缘经济的坚实基础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报告指出,中国技术优势与俄资源禀赋形成完美互补——西伯利亚油气田保障着中国8%的能源需求,而中国半导体出口支撑着俄60%的民用电子市场。这种共生关系,在美欧联合制裁背景下愈发紧密。
特朗普政府试图以能源市场准入为诱饵,却忽视了两大现实:美国页岩气出口成本比俄气高30%,且欧盟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更关键的是,中俄正在构建SWIFT之外的支付体系,两国本币结算占比已突破76%,这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元霸权的基础。
国际秩序的重构困局白宫的离间策略面临三重挑战:其一,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协同否决权,可有效抵制单边制裁;其二,上合组织与金砖机制正形成替代性治理平台;其三,全球南方国家普遍对“新冷战”叙事持抵触态度。
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当特朗普重提“联俄制华”时,却未意识到当今中俄关系已超越战术协作。正如普京在瓦尔代论坛所言:“21世纪的多极化秩序不容任何国家主导。”这场大国博弈的终局,或许早已写在欧亚大陆深度融合的经济版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