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带里的双11:当直播不是为了赚钱

新莓daybreak 2023-11-08 10:04:17

“景德镇是金钱与艺术的交融所在,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意识,警惕作品或品牌被商业异化。”

撰文|翟文婷

一、不是一定要带货

章晨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一通电话把他叫醒。他工作生活在景德镇,彼时还是一名学院派瓷器创作者。对方想买章晨的作品。

一行人来到他的工作室,抹黑开门,亮灯,16个展架上的作品被一扫而空,章晨忙着装箱,拍证书,买家开着几辆车连夜运走。当时移动支付还没有这么发达,章晨那天穿着一条牛仔裤,前后四个兜被现金钞票塞得鼓鼓囊囊。

他当时大概一年创作六七十件作品,基本都能卖出。没有现在的电商渠道,全靠熟人互相引荐,或是线下集市摆摊。研究生毕业时,章晨就靠卖作品攒下10万块。他用这些钱去古玩市场捡漏,换回不少外销瓷。现在这些收藏是他学生临摹学习的对象。

之后章晨凭借作品积累的名气,从事陶瓷文化传播,头衔多到可能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包括洒蓝非遗传承人,副教授,海外两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策展人等等。我们要讲的故事,跟他是湖田瓷社发起人的身份有关。

这是一个陶瓷创作者的民间文化平台,89名成员中大部分是「景漂」,就像那些为理想和生活而奋斗的北漂,他们都是从外地来景德镇从事陶瓷事业的手艺人,其中还有不少是「洋景漂」。他们中的部分成员,双11期间会在淘宝直播首秀。

这件事,章晨原本没什么兴趣,一听淘宝两个字,他第一反应是太商业化了,文化传播才是他的母题。淘宝的业务跟他讲了很多线上内容传播的优势,也提出带货不是必须。

最后章晨同意试试。他再三重申:「暴利带货绝对不是我想要的,我们都很爱惜自己的文化羽毛。赚钱不是不行,而是要名正言顺。文化先行,商业在后。」

章晨的这种心态在景德镇似乎是普遍现象,当互联网公司高喊做大做强的时候,景德镇的手艺人却谨慎地控制边界。这里是金钱与艺术的交融所在,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意识,警惕作品或品牌被商业异化。

「双11期间,我们更多以文化传播为主,有淘宝店的洋景漂带货为辅。重点是湖田瓷社定期组织直播,展示洋景漂的创业故事和手艺。」章晨告诉新莓daybreak等媒体。

章晨和洋景漂

淘天一位工作人员说,湖田帮助洋景漂群体,可以在淘宝连接到真正对陶瓷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但是他也希望,洋景漂有点耐心,把淘宝当成长期经营的阵地。

申智惠是一名韩国创作者,本科韩国国画系,因为导师曾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当老师,之后介绍智惠来景德镇读书。瓷博会期间,她来旅行过一次,就喜欢上这座城市,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景德镇当了一名「洋景漂」。她也是湖田瓷社的一名成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文交流没有障碍。

二、直播让用户离真相更近

章晨是直播迟到者。直播早已遍布景德镇,像市集一样重要。只是大家对直播的理解和打法不尽相同。

「弄子里」品牌创始人朱鹏告诉新莓daybreak,2019年直播没有普及之前,景德镇对外沟通的渠道并不畅通。

他说,北京上海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普通人去哪里买景德镇瓷器?可能一座茶城三四十平米的一个档口,就是景德镇几个头部品牌的总代理。但他们既没有能力表达瓷器文化,也没有传播效应。即便是发达的电商似乎跟景德镇也没有半毛钱关系,图文形式,搜索引擎,消费者不是与你双向沟通,也看不到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

直播则不然,实时交互,信息对称,可以详细讲解茶具的工艺设计和出品过程,充分展示出店铺的专业度。朱鹏说,「本质就是让用户离真相越来越近。」

2019年,弄子里就敏锐地开通直播服务,专注围绕喝茶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目前在淘宝有5个直播间,是淘系相对头部的卖家。淘宝店70%以上的营收来自于店铺直播,今年的整体销售额已经突破六千万元。

创始人媛子说话轻缓,这也是弄子里直播间的风格,梯队式培养主播,从学习陶瓷和茶文化开始。有的主播甚至是考古学研究生,有用户直言直播间简直就是小课堂。「我们的销售都很平和,而且一直跟客户讲理性消费。」

相比之下,盛世藏瓷店铺主理人秦永显得更江湖气,也更懂得流量生意。

2018年他开始做茶具瓷器电商生意,一路追着流量跑。2022年他才亲自参与淘宝店经营,在此之前是他爱人负责。一年时间,淘宝盛世藏瓷这个品牌,年销售额就突破千万元,平均场观10万。

秦永有一套自己的逻辑:陶瓷茶器特殊,目标群体受限,要想做大业绩,只能基于大流量平台,直播展示产品细节,让用户愿意付费购买贵价商品。

他现在悔恨入淘太晚,「我错过淘宝太长时间了,如果早十年做,成绩会更好。」

实际上,他最初在淘宝直播并不顺利,甚至表现惨淡。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播,每天直播6个小时,连播三天,最高观看量500,平均100多人。这位主播在其他平台日均场观5-6万,从未经历如此冷遇,几近崩溃。

秦永的策略是,每天早上5点半错峰直播,通过赠品、9块9福利价吸引沉淀新用户。之后通过投放的方式,从日均20多单,三个月时间做到日均两三万元的收入,熬过冷启动期,之后稳定在月收入700万元左右。

他最后总结经验,只有让用户捡到便宜,他才会留在你的直播间。

与弄子里试图打造自有品牌的策略不同,秦永是个贸易生意人。他懂得人性,与一些知名「窑口」关系密切,既帮助对方打开销量,又不扰乱价格体系。即便是双11期间,他们不是打折促销,而是以买相赠的方式回馈老客户。

秦永公司旗下有几十个直播间,除了淘宝直播,也布局了其他平台。直播带货占到公司80%的收入。

他非常在意平台的玩法,要求团队每个星期一个新玩法,比如秒杀、闪购。他说的最多的是,淘宝直播玩法不够灵活,因为他不停强调,茶具瓷器生意需要冲动消费,甚至人为营造一定的稀缺性。

弄子里却极其反对冲动消费,他们认为,这样会有伤害信任的风险。所以更强调克制。

三、那些更重要的事

王嘉峥和妻子叶子也有一家手工陶瓷的淘宝店铺「叶子手作」,但是他们觉得直播并不适合自己这样的手工作坊。我们接触的不少店铺或品牌,不论规模大小,夫妻店模式是常态。

「如果直播频率低,一个月播两三次,效果不好。如果天天播,上新压力太大。」王嘉峥说,不像做衣服那样的流水线,手工陶瓷从设计、制作到生产,至少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没法复制量产。为了出新而出新,质量没法保证。

工业和艺术应该是和谐相处的。王嘉峥的态度是,「小而美是艺术追求,工业化批量制造是商业追求,并不冲突。」理由是,他觉得大家买回东西后,是真正在使用,而不是花大几千块买一个杯子,放在柜子里不敢拿不敢用。

陈赛杰对此有同样的感触,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普遍面临量产问题。他也尝试培养过学生,「但做出来的感觉跟我不一样」。

他和妻子以自己女儿为原型,创作出「叨叨」超级宝贝系列的艺术摆件。他说现在还欠着不少订单没有完成,即便全力以赴地完成,也要三四个月的时间。陈赛杰甚至估算过,以自己工作50年为限,一生也就能完成2万件作品。

陈赛杰以女儿为原型的超级宝贝系列作品

在景德镇,出新难度大,所以也变相成为一种用户福利,甚至难得的机遇。弄子里的双11策略就是,不打折,但出新。

对这些手工创作者而言,即便没有亲自直播,也有不少达人或直播店铺主动找他们拿货。对他们自己来说,除了出新压力,就是内容创作困境。

叶子手作单月在淘宝能做到二三十万元的销售,对夫妻俩的工作室而言这是一个舒服的状态。但是现在的线上销售是,内容驱动购买,考验他们的还有内容创意能力。

王嘉峥告诉新莓daybreak,他们日常创作视频的主题就是,制作过程和使用场景。曾经一个开窑视频带来很高的转化率。但大多数时候,他们会面临内容创意同质化的困境,「怎么拍都是在那里喝咖啡。」

对于余志明来说,零售是手艺人关注的事情,作为一家陶瓷工厂的二代接班人,他思考更多的是,怎么把海量商品批发销售。

余志明的父母很早就来景德镇创业,他在家排行老二,从深圳辞职回来接班负责销售,老三负责生产。家中只有老大没有从事陶瓷产业,目前在互联网大厂做技术。

接班本不在他的计划之内。从小在瓷厂玩泥巴长大,余志明早已厌倦周围熟悉的一切,一心只想逃离。但在父母的劝说下,最终他还是回到景德镇。

他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在1688开店,两个店铺差不多都做了十多年。这也是属于自己开拓的第一批客户。父辈最初创业是在全国寻找经销商,四处寻店,而余志明和弟弟是互联网原著名,他们更熟悉网络,也知道怎么在线上跟客户打交道。现在景德镇差不多一半的陶瓷工厂都入驻了1688。

他在1688的买家主要以礼品定制公司,陶瓷公司或是线下实体店为主,一些淘宝商家也是他们的买家。余志明工厂一半订单来自1688。

参观余志明的工厂时,我们看到几个白酒品牌定制的酒瓶,他说这都是老客户,公司20%的订单来自白酒行业。大量摆放的陶瓷锅,余志明说这是新品,消费者还在接受观念的阶段,所以主要是以旅游渠道销售。

余志明工厂生产的陶瓷酒瓶

余志明说,工厂永远都在寻求销售,因为渠道在变,客户需求也在变化。

他自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压力,上个世纪90年代,随便生产什么都能销售出去,那时候稀缺啊,都是外边来我们这里拉货。现在不是,我们负责把货送出去。「我们这代人如何让产品更切近人们的生活,更受大家喜爱,更好地销售,这是永恒的命题。」

0 阅读:0
新莓daybreak

新莓daybreak

理解人,发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