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宝云试铸品 通宝折十幸遗存
宝云局,清代云南地方铸钱机构,其设立于清顺治十七年。因云南产铜,清廷在云南设局大量铸钱。故而,宝云局是清代在西南最重要的地方铸钱局之一。
我们知道,咸丰年伊始,中央和地方钱局开铸“咸丰通宝”钱,以小平形制为式。因此,咸丰通宝钱依照普遍规制其背无纪值,每枚当值一文。随后,因通货膨胀,始铸咸丰重宝钱,背当十(包括当五十)纪值成为主式,后进一步铸百当及其以上大钱,宝文为元宝。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咸丰年在发行通宝小平钱后,通货膨胀快速来临,经济生活中用钱量迅速增大,故导致重宝纪值钱快速出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也导致币制出现一定混乱,其中尤其是以宝福局为典型,试铸了若干式不同的纪值钱,包括宝福咸丰通宝折十型无纪值钱(本人已有所藏所展)。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它局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回答是不能决然否定,需要实物实证其有无。
有幸,愚在经年的猎泉过程中,便猎获到一品“宝云局咸丰通宝无纪值折十型”铜钱,诸谱失载,收藏实践中,无论真伪,更是极其罕见。从其三相一材来看,愚见以为其正是宝云局官炉试铸之品,量少遗罕而至难得一见。是故,今日赏泉,特将其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公展鉴赏于此,实物实证,知晓泉界,以飨泉好。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咸丰通宝”四字,汉文楷书书体,背满文“宝云”二字,无纪值。可见其字字形硕大,尤其是“丰”字,更是大于一般字形。此外,其背满文也是字形硕大,异于常规。由于本品乃折十型大小,故其大字形书相非为小平钱风格,而独自成格。尽管如此,我们可见其字笔划清晰,横直竖立,更是粗遒有力,“小咸大丰”的字形可谓风格独特而醒目。藉此,品文识书,无需再表,本品书相虽然易于常式,然仍不失官炉铸制品貌,其门当开,应无多疑。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直径约为42.66毫米,重量34.18克,铸体红包适中,乃折十型(当十)形制大小。察其制式,其缘与穿廓皆较窄。铸体方正圆矩,地章平整,穿轮皆为干净。续观字廓,轮廓分明,字廓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如此这般,观铸识体,本品铸相端正规矩,应为其时官炉所铸,其门可开,难有二话。
由此,我们可见,在开铸当十重宝之前,其时云局似有将通宝形制放大到折十型铸制之举,从而试铸此无纪值折十型通宝钱,这与宝福局如出一辙。因此,愚见以为,随着流用需要的快速形成,朝廷很快统一咸丰大面值钱之制式,即很快向各地方钱局下发了咸丰重宝背当十部颁样钱,供各地方钱局参照铸制。这便是,咸丰重宝部颁样钱的由来。而如宝福、宝云在当十型部颁样钱未到之时,试铸无纪值通宝折十,也是可以理解,且符合逻辑的。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乃鲜明的传世品锈相,浑身虽无锈痂裹缚,然而可见包浆凝重,皮壳紧实叠嶂,深浅相间,分布亦是十分的自然。进而测其包浆皮壳,坚实不糟,耄耋之老气,直入眼底,年代质感十足,可谓无异无邪,一派自然天成之相,伪制臆作盖不可得此锈相。再察其材质,铜色金黄,优质黄铜质地鲜明,铜色老润可感。是故,无需赘述,本品锈相之门洞开,不再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宝云局咸丰通宝无纪值折十型”铜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实为开门见山,难以置疑之品。如前所述,此钱极其罕见,至今难以检索到有公展,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表明其非伪制臆造(伪制臆造至少是一批),而正是其时云局官炉小量试铸,而后随着咸丰重宝宝云当十部颁样钱的下发,而舍弃回炉改铸重宝当十,从而导致极少量漏网之品得以遗存下来。
因此,物以稀为贵,此钱的存世为宝云局铸钱再添重要实证之实物,具有相当的意义,而其收藏价值相对很高,远非重宝当十钱可比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