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韩国国防部与波音签署了16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引进4架E-737预警机。在2010年6月波音向韩国军方交付了首架预警机,而剩下的3架将由韩国航宇工业公司提供30%的部件生产份额,并完成最后的组装工作,在2013年前交付完毕。韩国媒体认为,该机在相当一段时间能担当起其东亚之眼的职责,是韩国空军向着自主防务的战略性空军迈进的标志性事件。那么,这款飞入东亚的E-737是否真能担当起韩国的期待呢?
E-737最初是美国波音公司专门为澳大利亚空军量身订造的一款预警机
E-737的由来
E-737是波音专为外贸研发的先进预警机,其前身是为美国空军E-3预警机进行高低搭配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虽然美国空军最终没有采用这一方案,但墙内开花墙外香,E-737方案却意外赢得了澳大利亚的预警机招标计划。1994年,澳大利亚国防部提出了“空军5077”先进早期预警与控制飞机计划,希望获得先进预警机以提高本国早期预警与空中指挥的能力,并在1996年公布了这个以本土猛禽命名的“楔尾”采购案。和澳大利亚军方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波音也是有备而来,拿出了这个以737-700客机为改装平台,搭配格鲁曼公司的MESA(多波段多任务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的737AEW&S方案。格鲁曼1994年便完成了MESA雷达的概念测试,测试结果非常优异。最终,737AEW&C在2000赢得了这笔10亿美元的合同,为澳大利亚提供四架E-737。2004年,E-737“楔尾”在西雅图工厂完成了第一次飞行。
澳大利亚对于该机的性能还是非常满意,以1.8亿美元的单价另外增购了两架同型机,并在2010年底接收了全部6架预警机,其中最后一架是设备升级型,并在2011年按照此架标准对机队进行升级。自此澳大利亚空军预警机基本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E-737也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最热门的预警机。
土耳其空军是E-737预警机的第二个客户
E-737的性能特点
E-737的飞行平台采用的是波音737-300型双发中短途客机,其巡航速度为每小时530千米,最大巡航高度可达13000米。737-700在交付航空客运的头两年中可靠率达到了99.7%,这样的记录非常不简单。因此可靠的737-700顺理成章成为了“楔尾”的最佳平台。
为了改装为预警机,波音公司还对737-700进行了一系列改造,飞机的结构得到了加强,发动机换为CFM56-7B27A,推力增加至118千牛,最大起飞重量为77110千克,不空中加油时滞空时间大于9小时。机身内分为飞行驾驶室,指令控制区,乘员休息区和电子设备舱,由一条中央通道相互贯通。虽然驾驶室仍然是两人制,但增加了战术显示器和各种通信、自卫系统控制面板等。得益于高度自动化的研发理念,该机的雷达和通信设备均可自动运行,无需专业机组成员照看。休息区可接纳8人,以缓机组人员的疲劳。
E-737“楔尾”的最为醒目的标志便是格鲁曼公司提供的MESA雷达,其T型截面的天线罩长10.8米,顶部宽1.53米,前倾7度以改善气动性能。这种布置方法消除了机身对雷达波束的遮挡和干扰,并将空气动力的影响降至最小。里面的天线阵面总重达3吨,工作在L波段。虽然目前预警机多采用S波段或UHF波段,但L波段容易集成敌我识别天线,对地面杂波不甚敏感,兼顾搜索能力的同时天线尺寸也较为合适,有源射频元件成本也较低,最重要的是大多数隐身飞行器的设计没有顾及该频率,所以以色列“费尔康”及中国“空警-2000”等新型预警机也采用该波段,以期获得探测隐身目标的潜力。
E-737“楔尾”的最为醒目的标志便是格鲁曼公司提供的MESA雷达天线
该雷达可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引导24架战机接敌,在巡航高度飞行时最大探测距离可达850千米,对典型战斗机目标下视探测距离为370千米。此外,E-737完备的电子战系统和电子情报侦察系统可以对信号源进行定位识别,辅以强大的计算机和专用降噪软件,结合L波段MESA雷达的先天优势,“楔尾”具备探测现有大多数隐形飞行器的潜力。
E-737“楔尾”使用开放式架构,任务软件大部分采用成熟的商用产品,能方便的整合进新设备,具有非常大的升级潜力,彻底打消了用户方对预警机系统服役时便落后的顾虑。“楔尾”还具有模块化的通信系统,既可以兼容传统通信设备又能支持升级的功能模块。
波音公司在完成该机的研发后继续拓展着E-737的功能。2009年在华盛顿州成功演示了由一架“楔尾”指挥控制190千米外的3架“扫描鹰”无人机,验证有人无人混合编队、实时回传地面目标视频的能力。测试中,预警机操控员通过战场管理软件,由一条卫星通信数据链和地面站中继发布基于北约标准的传感器和飞行器指令,给无人机分配了大范围搜索、侦察、目标监视和目标导向等任务,进行更大范围内感知能力、持久侦听、监视、中继引导与侦察的试验。标志着E-737开始脱离传统预警机的范畴,进入更为先进的指挥和控制能力的验证阶段,旨在增强该机网络中心能力,增加作战多功能性,降低无人系统对地面控制的需求,协调、引导和指挥战区内多种情报侦察平台和武器投放平台,成为真正的空中指挥中心,这才是E-737展现的最大亮点。
E-737机身遍布各种光电探测设备,图为位于E-737机尾处的红外探测设备
除构建网络化指挥中心外,未来E-737将继续拓展其他先进电子战能力,结合MESA雷达综合式多功能孔径的特点,将作战任务延伸到定位、跟踪他国的应答设备;大功率主动干扰敌对方的数据链、卫星通信和远程搜索雷达设备等。
E-737加入后对韩国空军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朝鲜半岛的局势持续恶化,韩国也不断加速着空军建设步伐,全力强化情报搜集和危机管理体系,以弥补暴露出的各军种缺乏协调等薄弱环节。为此韩国空军火急火燎地加强着侦察预警系统建设,希望在2020年之前,基本形成由侦察卫星、空中预警机、侦察机、无人侦察机和地面预警雷达系统等组成的一体化侦察预警体系。
E-737的适时加入对于韩国空军意义重大。随着建设进程的推进,韩国空军的发展开始初见成效,步入了“战略空军”发展的快车道,而该机的加入将使得作战预警指挥系统得到极大的完善,以较大的滞空时间形成对朝鲜半岛的无盲区远程监控,危机时期可短期内保证同时有两架在空中巡逻指挥,较长期的冲突则三架预警机轮流值班,一架处于检修状态,仍然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监控。
E-737的适时加入对于韩国空军意义重大,将使得韩国空军的作战预警指挥系统得到极大的完善
按照韩国国防部的评估,空军作战能力将得多达30%以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快速反应、战机远程打击及情报综合处理等能力上。同时由于韩国长期使用美式装备并依赖美军信息支持,因此对于如何将美制预警机快速有效融入空军体系的问题上,韩国国防部持乐观态度。在“E-X”项目得到落实后,韩国空军将继续扩充预警指挥机力量,虽然韩国空军拥有大量先进战机,但韩国的军事力量总体上还是基于陆军的,所以很可能把眼光放在类似E-8“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甚至无人预警平台上,从目前的对空预警指挥为主逐步向空地协同转变,为地面部队提供大范围战区监视并给予实时的空中支援。
但是,试图依靠引进先进设备而拥有强大空军的想法却是幼稚的,任何引进的装备在关键时刻都要看出口国的脸色,只要有必要,出口国随时可以中断装备的零部件和维护支持,因此E-737在韩国空军手里能发挥出多大效能还是个未知数,买不来国防现代化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而韩国目前并不具备研制复杂预警机系统的能力,想维持装备先进性只能继续求购于国外,韩国要想达成自主战略空军之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