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下过年,在亲戚家吃饭的人越来越少

博乐哥的设计观 2025-02-07 13:16:24

还记得上次回家过年吗?很多人都是开小车回家的,还有人因为路途遥远,打车回家,更多的人,过年也不回家了。村子里,关门闭户的人家越来越多了,有的老屋,一直在漏雨,墙壁也更显得斑驳。

村子里也有人放鞭炮,还有城里来的孩子,把一切都当成了稀奇的东西。一些儿时的玩伴,现在都长大了,难得聚在一起。如果有玩伴回家,逮住机会聚一聚。

过年前,杀年猪的很少了,很多人家里都不养猪了,猪栏里是空的,牛栏里也是空的,甚至连猫猫狗狗都少了很多。年纪大的老人,在家里置办年货,但也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年货,其它的都是镇上买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牌子,反正是就很便宜的那种。

习惯了城里的热闹,忽然发现夜里安静得有点可怕,都不敢睡了。有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呼呼作响,更加让自己觉得很冷清。

还记得上次过年时候走亲戚吗?亲戚来去匆匆,寒暄几句就走了。很多亲戚都是开车来的,也有骑摩托车来的,但多半是一天都几户人家,亲戚朋友都看一看,聊几句就走了。一般一个村庄里,就吃一顿饭,因为大家都开车,几乎很少喝酒了,感觉气氛不够浓,但是大家都理解。毕竟时间很宝贵,到了这户亲戚,马上要赶往下一户亲戚,不这样赶时间,一转眼就要回城去上班了。

自己也会走亲戚,都是提着城里买来的东西,以前送一些礼品,现在送实在的东西,粮油和大米之类算多的。虽然乡下也产大米,山上有茶油,但很多人家不会长期在乡下,因此很多都荒芜了,或者给了那些大户管理。乡下的人,进城买菜买米,也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极少在亲戚家过夜,即便是山村,也交通面貌改善了,有小车的,都可以自己开车去,实在是太偏僻的地方,懒得去了,打个电话,发一个微信红包,也算是拜年吧。

吃饭就很随意了,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到头都吃得很丰盛,没有什么稀奇的东西值得“大快朵颐”了。一方面是因为喝酒的少了,大家也少了礼数。只有孩子们,在桌上挑三拣四,选一些口味好的菜,反而有些热闹。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走亲戚吗?特别是60后、70后、80后,应该对小时候的年味,非常向往吧。觉得那时候的亲戚,才是真正的亲人。

去谁家都得吃一顿饭,稍微远一点的亲戚,要住一个晚上,得吃几餐饭。餐桌上,饭菜多半是地方的特产,味道很香,手工很细。一餐饭都要吃好几个小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还有人在劝酒,不喝醉就不算亲戚。

有时候,是几户人家一起吃饭,那热闹的场面,就像办大喜事一样。村里有大厨赶来帮忙,也有老先生来安排客人落座,大家都论辈分坐位子。凡是坐在上席的都是长辈,要接受晚辈们轮流敬酒。中午吃一顿,晚上还有一些远道而来的亲戚,接着吃,感觉一整天都是醉醺醺的,头脑也不清醒。

从亲戚家打道回,也要吃一顿,吃饱了,好走路。当然,还有红包给年纪小的孩子。那时候的红包,几角钱、几块钱,但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那是一份亲情在手上传递。

有的人,亲戚很多,大姑、大叔就好几个人,姨妈、舅舅、舅公、老表也一大群,反正都要去,也不怕耽误时间,也不怕山高路远。走亲戚,都要五六天,或者十来天,都已经早早就计划好了,过年前很久,就越好了,哪天在谁家吃中饭,在谁家吃晚饭。

亲戚都隆重地准备客饭,丝毫不会怠慢客人。有的孩子,不想回家了,可以在亲戚家住好几天,改天再由大人接回去。一来二往,过年吃饭的机会就更多了,时间也更多了。

有的亲戚,过年不在他家吃饭,是要生气的。甚至要记仇,下次你家有喜事,都喊不来。他说一句,“你都不在我家吃饭了,我为什么要去你家。”

亲戚之间,也有客套话,但终究是实实在在的。比方说,谁家种稻子,忙不赢,亲戚都赶来帮忙。这样的亲戚,虽然穷一点,但彼此交往多了,穷也是开心。

再说一说现在的亲戚,都慢慢变富有了,但交往却少了,有的亲戚,根本就没有交往了。过年的时候,很亲的亲戚,才走动;住在附近的亲戚,才走动。进城的亲戚多了,在乡下,都不知道去谁家拜年了,很多人家,就是大年初一初二在家吃顿饭,就回城了,因为亲戚都在城里,你一家在乡下,一点都不热闹,城里的亲戚也懒得赶到乡下去吃饭。

上个月和几个儿时的玩伴聚会,有人说,过年一天就走了八户人家,什么都没有吃,就匆匆忙忙回城了。似乎过年拜年,就是一种仪式,越来越简单的仪式。

回乡下过年,在亲戚家吃饭的越来越少。感情也淡了,交往也少了,真诚的 帮助就更少了。去亲戚家走一走,是证明你还记得他们,那是一种血脉相连的象征,而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真感情。

也许,乡下真的回不去了,很多年味,只是一种记忆,再也不会成为一种生活。

1 阅读:313
博乐哥的设计观

博乐哥的设计观

某躬耕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