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德功散文:游览黄鹤楼

杨弘环球经 2024-11-23 19:27:02

览胜黄鹤楼

作者:聂德功

都说武汉是个火炉子,没想到入冬也是蛮冷的,十一月十七日一到武汉,第一感觉就是“江带峨眉雪,寥落天地秋”,风冷嗖嗖的,不由人下意识地裹紧了衣服。

老天有些不开脸,一下火车就是雨天,期望第二天能给个好天气,早上起来一看,竟淅淅沥沥的折腾了一晚上,弄的地上水旺旺的。游览人,时间耽搁不起,无奈之中也只能踏雨上路,前往黄鹤楼丶武汉长江大桥。

游黄鹤楼,看长江大桥,是我多年的一个夙愿。唐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它挑起了多少人的遐想与梦幻,吸引了多少人的痴迷和忘劳之行。武汉火车站多处巨幅广告说黄鹤楼是"黄鹤传信,声名远播"。黄鹤传信是传信了,名声岂至是远播了,黄鹤楼的名气可是穿越时空,搅动了环球的。黄皮肤的亚裔人不说,你看那些蓝眼睛的黄毛,也一群一群越洋跨海地跑来,就知道黄鹤楼有多招人爱。黄鹤楼降生在三国时期,那可是个刀㦸撞响,战火纷飞的年代啊,据说当初建造的夲意,主要是用作军事瞭望,就是建个瞭望塔,后来随着岁月更迭,军事功能逐渐演变为文化功能,现在旅游的作用好象更强一些。千年历史,黄鹤楼有过风光旡限,也曾掩面而泣,人们给她头上戴过很多名重的贵冠,也瞧见过她命运多舛时的落魄与可怜。就说其外形吧,时下的外形,髙五层,呈四边套八边形,当然恢弘、巍峩漂亮了,可她仅仅是1985年重建的手筆,把历史往前推进,清、明朝还有外形留图,再往前,就成了空洞中的迷雾,她是个啥样子,连资料都没留下,谁能说得清她的模样。这是否有些悲哀呢?其实华夏的所有名胜景致,都像一艘艘舟船,随着我们民族兴盛衰落的巨流而陷落起伏,华夏后裔,如果想要名胜之树長清,那就深鞠一躬,期盼祖国、民族身强体健,雄立東方吧!游黄鹤楼,享受的还是她的内涵。满满五层,每层36个台阶,走过180级,黄鹤楼就被你尽藏胸内了。然后你可一层一层的再去回望,就发现层层不一样,层层有新意。有的层厅进去迎面就见黄鹤飞来的巨幅画作,鹤翅舒展,傲翔碧空,好一幅凤龙楼搁的图景。有的则是明清以来黄鹤楼木制缩小图形,小巧别致,观之可作历史的想像并进行美感的比较。

当然,最耐寻味的还是文人骚客的吟唱。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巨匠很多都造访过黄鹤楼,留下了众多熠熠生辉的千古绝唱,吟出了声声感叹或壮怀激烈。有一层落居了三幅文人相聚图,杜牧,白居易,李白、陆游、苏轼等都身居其中,写过"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杜牧,说在黄鹤楼前饮水一杯就会忘忆故人;民族英雄岳飞,登黄鹤楼,则感怀山河破碎,喊出了“一鞭再渡清河洛,待归来,汉阳游,骑黄鹤”的将军立志挥刀的声唱。俱往古人,近代当代林则徐,黄宗宪等都到过黄鹤楼,但要论吟唱拔头筹的还不得不供手献给毛泽东,老人家1926年到武汉,在黄鹤楼边慨然畄下了"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蒼蒼,龟蛇鎖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诗句,豪迈之情力压古今群雄。除诗词外,当代书画名家启功、赵朴初、关山月都在黄鹤楼上畄下了墨宝。游黄鹤楼,千万别忘记"登”字,登高以望远,上得最高处,极目楚天,楼下沧江水,碧流波悠悠,美景收不尽,劲夺旅人忧,好一派乐远忘忧,令人喜之不尽的图景。

出了黄鹤楼正门,往前数百米,即是武汉长江大桥,两景可谓"连襟”,携手立于江边。有人说,武汉长江大桥就是孤零零的一座桥,没啥看头,我言錯矣差矣,故国大桥万千,谁似长江大桥独特。她是共和国的骄子之一,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项目,亦是中华民族在长江上建的第一座桥梁。遥想当年,内穷外患,吃穿缺短,集众人之智慧,聚国有之财力,方才迠起了一座大桥,那是何等的伟大,正因为如此,伟人毛泽东得知大桥落成后,即欣然命笔:“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喜悦之情溢滿字里行间。到武汉,那能不看看长江大桥。如今我立桥头,看上层汽车飞流,二层火车奔驰,仍不免思绪如潮,七十年过去了,大桥已年逾七旬,但她不显老,仍然风华正茂,七十年来,她为这个国家做过多少贡献,她留下了国人多少感慨和思念,再站桥上,愰惚中,似乎还能听到那迠桥的号子声,看到国人的精神风貌,怀念当年创业干事的真善美。

明天就要离开武汉了。别了黄鹤楼,别了!汉江。

二0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0 阅读:1
杨弘环球经

杨弘环球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