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语人生》
精神自律者一定是胜者
作者:黄企生
卫蓝说:
“人作为有思想的高级生灵,不应像动物那样活着。
即使做到了行为上的自律,不从本质上改变,人还是会在不知不觉间废掉。”
要想换个活法,唯有实现精神上的自律,一切才会如愿以偿。
精神自律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管理,它意味着在思想、价值观和信念层面保持坚定与自制。
从认知角度讲,精神自律的人能够清晰地分辨是非对错,不轻易被外界的错误观念和视听所扰。
比如,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精神自律的人不会盲目跟风;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体系,依据自己内心的原则去筛选信息,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大多数属于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
人只有自绝于外的勇气,因为这是成功的秘诀。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前往欧洲参加音乐指挥家比赛。
可就在演出开始后不久,小泽征尔指挥的乐曲就出现了不和谐的旋律。
在如此高级别的比赛中,人们都在想,小泽征尔是不是指挥错了。
可小泽征尔却毫不犹豫的向评委反应,乐谱有问题。
然后在场的评委郑重声明,乐谱不会出错,是他指挥的问题。
面对数十名乐坛泰斗,小泽征尔丝毫没有动摇: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话音刚落,前一秒还气势汹汹的评委席,立刻响起了掌声。
原来在评委们看来,身为整个乐团的指挥,必须时刻相信自己手中的指挥棒。
倘若轻易受人的影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那么拥有再好的乐感,也很难成为一流的指挥家。
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历、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在这些人当中,87%的人目标模糊,基本上是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
10%的人有3一5年的清晰目标,并且有较强的执执行力;
3%的人则拥有10年以上的规划,不管别人怎么说,都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
结果,绝大多数人,都在今后的20多年生活里活得随波逐流,又常常抱怨社会的不公,混得非常一般,仅停留在养家糊口。
而那些能够坚持目标,不在乎旁人看法了,最终都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
在这嘈杂喧嚣的世界中,真正厉害的人,不在乎外界声音,一定专注内心的追求,早就把自己人生调成了静音模式。
在情绪管理上,他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收得住自己的脾气,不会因为一时的愤怒、沮丧或者焦虑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在遇到挫折时,也能够以坚韧的精神迅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困难,而不是陷入消极情绪无法自拔。
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了,就只能结束插队生活回北京了。
之后又得了尿毒症,得靠透析活着。
可他没对人生灰心,反而拿起笔开始写作,还得了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呢。
他讲:
“这世上啊,其实人人都是残疾的。
为啥这么说呢?
每个人都得接受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差距这个事儿,谁都不能把愿望全实现了,这不就都有残缺嘛。”
不管面对啥,只要精神不滑坡,那身体好坏就没有那么要紧了。
在目标追求方面,精神自律让人锚定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名利所扰、不为人情所缚,与时进、行不止。
这种自律不是靠外在的压力或者短期的奖励驱动,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渴望。
他们坚信——梦虽遥,追则能达;
愿虽艰,持则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