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眼中:斯大林对毛泽东始终是很不满的

萌萌小仙猫 2024-11-25 21:46:41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开始准备访问苏联的旅程。

经与克里姆林宫交流,两月后,毛主席登上开往苏联的专列,这是其首次走出国门之旅。

在与苏联领袖斯大林的会面过程中,毛主席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十分出人意料。

主席的原话是:

“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

斯大林当时给予的回复是:

“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这是一般公理”。

仅从这句答复而言,斯大林对于毛主席建立新中国这一路上,遇到的艰难困苦和伟大成就给予了肯定,认定他是最终胜利者。

此次访问结束之际,中苏签订诸多互助条约,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援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如果仅从毛主席和斯大林这些只言片语的对话,以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我们很容易忽视在那段历史画卷中,双方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以至于斯大林去世以后,毛主席曾经总结过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过失之处,其中有一点就是斯大林曾评价自己为半个铁托或准铁托。

在苏联前领袖赫鲁晓夫看来,毛主席与斯大林之间的某些矛盾问题显得更为显著。

致使赫鲁晓夫说出“斯大林对毛泽东始终是很不满的”这种话。

那么,有关毛主席和斯大林之间的关系,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往事?

一、斯大林与中国革命

就中国革命来讲,苏联在1921年往后是占据着很大篇幅的。

自苏联解体后,从俄罗斯陆续揭秘的前苏联机密档案中,我们能够有所洞察。

从1923年到1927年期间,为了讨论中国的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一共召开过122次会议,做出个738个决定。

其中所发电报内容,堪称事无巨细地指引着中国大革命的行进路线、方针及政策。

彼时正值国共合作之际,所以档案的许多内容都是涉及国共两党。

由此可见,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关注程度,显著高于其对世界其他地区共产主义力量发展的关注。

在对于中国革命的理解上,斯大林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曾经提出过一个有力的论断。

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因为当时讲出这句话是在1926年年底,这句话里的武装革命,并不是指后来毛主席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而是指北伐大军。

其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骤然爆发,使得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形势急转直下,陷入低谷。

蒋介石通过牵制各路军阀,完成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的主体地位。

在这一时期,苏联对中国的许多涉及事务中,虽然对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依旧有着一点意见帮助。

但在国际外交事务中,也不得不与蒋介石之间展开大力合作,是脚踏两只船的策略。

而在金一南将军著作的《苦难辉煌》中,对于斯大林飘忽不定的态度,有着较大篇幅的叙述。

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斯大林原本看重的不是毛主席,而是蒋介石。

只是因为蒋介石最后投靠了美国人,再加上毛主席领导的军事力量不断壮大,最后才被迫转移对华的合作方。

就两人的性格和立场而言,毛主席和斯大林都是共产主义者和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因此在交流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碰撞。

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战争箭在弦上,当时日军投降以后,国民党主力远在西南和西北的大后方地区。

日军的沦陷区大部分都是八路军部队和新四军穿插其中,毛主席原本想要在这一时期增强自身实力。

但蒋介石却发出了不要八路军前进和行动的命令,并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商量日军投降后的各种相关事宜。

二、斯大林的过失之处

对于国民党布下的圈套,毛主席是心知肚明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斯大林也发来电报,劝说毛主席不要和国民党开战,否则中华民族会毁灭。

在电报的最后,斯大林还声称蒋介石已经再三邀请,如果现在不去重庆,国内民众就无法理解。

一旦内战爆发,将由毛主席承担责任。

毛主席将斯大林的这种发言称为“不许革命,”斯大林这些要求的出发点当然也不是为我们考虑。

而是在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根据《雅尔塔协定》,蒋介石用了较大的利益作为交换,使得斯大林在这一时期保持这种态度。

等到三大战役结束,我党控制了长江以北地区后,准备一举解放全国,斯大林在1949年1月向毛主席发来电报。

其中所述之内容为:蒋介石曾恳请苏、美、英三国对中国内战进行调停。

当时,蒋介石即将在大陆溃败,局势对我党是十分有利的,但斯大林却出人意料的在电报中主张停战。

毛主席对于这一点表示怀疑,认为苏联是支持白崇禧等人在中国搞“南北朝”。

所以最后选择婉言拒绝,并发布打过长江的军令。

后来,毛主席于《论十大关系》中特意述及此事,指出斯大林曾对中国有过一些不当之举。

在解放战争中先是不准革命,后来又对我们的实力半信半疑,曾给予中共很大压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开始准备访苏的各项事宜。

当时的出发日期是12月6日,在同月21日就是斯大林的七十岁生日,所以在毛主席的专列上拉着很多中国特产当作生日贺礼。

当然,毛主席此次前往并不是只为给斯大林贺寿,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要废止此前苏联与蒋介石所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对中国来讲,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在德国投降的时候,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的规定,要出兵中国东北扫清日本军队。

彼时,国民党政府中的宋子文等人前往苏联,就相关事宜展开谈判。

斯大林为了获得比《雅尔塔协定》中更大的利益,就以出兵的理由在大连港、外蒙古和中长铁路等问题上狮子大开口。

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日,竟同意了相关条件,批准了这一不平等条约。

凭借该条约,斯大林收获颇丰,不但致使外蒙古独立,还重获沙俄时期在中国的租借地与铁路使用权。

这些条约内容都是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

三、赫鲁晓夫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宣称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其中自然也有蒋介石和斯大林之间签订的这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针对斯大林而言,虽然要与毛主席和新中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可相比于社会主义老大哥这个身份。

他更看重从蒋介石手中拿到的利益。

所以在毛主席抵达莫斯科以后,只要一提起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斯大林采取的就是拖延策略。

在第二次会谈以后,斯大林虽然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毛主席的生活情况。

可就是不见毛主席,避免主席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事。

有一天,斯大林派人前来看望主席。

毛主席十分愤怒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你们还要保持跟国民党条约,你们保持好了,过几天我就走,我现在的任务是三个,吃饭、拉屎、睡觉。”

由此可见,毛主席当时对于斯大林的拖延策略,身上承担的压力也是无比巨大的。

因为签订新的中苏友好条约是此行的最大目的。

如果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意味着苏联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损害中国人民利益。

我党提出的“另起炉灶”这种外交方针也是失效的。

很快这件事就有了转机。

因为美西方媒体自从得知毛主席访苏以后,就很长一段时间不见主席的消息,就揣测说是斯大林将毛主席软禁起来。

斯大林这次终于坐不住了,与毛主席见面商量如何辟谣的同时,同意用新条约取代旧条约。

并且在贷款、通商等方面展开详细合作。

在毛主席和斯大林的交往中,有着一些矛盾是十分正常的。

因为双方代表的是各自国家的利益,所以有了这些碰撞。

而毛主席在这些问题上呈现的强硬态度,自然也让斯大林的钢铁性格有所不满。

所以针对两人的关系,赫鲁晓夫评价道:“斯大林对毛泽东始终是很不满的。”

赫鲁晓夫这句话总结起来,既有两人强硬性格上的难以相处,更多的也是毛主席在维护国家利益上与斯大林的冲突。

对于这个问题,从最后的中苏关系跌入冰点来看,毛主席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新闻:《1949年毛泽东第一次出国,不满斯大林怠慢》,2014.7.18

2、中国新闻网:《毛泽东评价斯大林,七分功劳,三分错误》,2013.9.2

3、从屈辱妥协到独立自主——《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比较研究——《学习与探索》 2002年第3期126-130,共5页

4、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决策探索》 2005年第2期69-70,共2页

0 阅读:28
萌萌小仙猫

萌萌小仙猫

萌萌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