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又面临两大困难:鲢鳙放养60多年,保水鱼保住了啥

分秒必争小鸭阿 2024-12-14 14:25:52

千岛湖虽然属于人工湖泊,这里的景色却是美得不可方物。水底也是生机盎然,吸引了大量的鱼儿在这里栖息。不仅如此,这座湖泊还是长三角重要的战略水源地。

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千岛湖的水质,相关部门提出了保水政策,在湖里投放了鲢鳙鱼种,至今已经过去了60多年。然而现在它却面临两大困难,同时人们的心中也产生了一个疑问,保水鱼究竟保住了什么?

千岛湖的保水鱼保住了什么

在我国的范围之内,千岛湖可以说是最大的人工湖,在全世界也属于岛屿最多的湖泊之一。其位置就在杭州的淳安县,面积相当大,大概可以达到580平方千米,湖岸线的长度也达到了2200千米。之所以叫做千岛湖,主要是因为湖中有1000多个不同面积的岛屿。

在华东地区,千岛湖是不可或缺的水脉之源。它所蕴含的丰富水资源,可以用来维系周边区域的农业灌溉、工业发展以及居民日常用水,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这么说,千岛湖不仅仅是美景的象征,也是支撑起周边区域繁荣与发展的生命线。

然而,这座如此重要的湖泊却曾经两次出现了蓝藻水华事件。1998年,在千岛湖所捕捞出来的鱼类仅有70多万斤,与1997年的300多万斤相比差距很大。不仅如此,湖面也变成了蓝绿色,甚至还散发出异味儿,水质非常差。

到了1999年,这种现象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变本加厉,鱼类的捕捞量再度下降,湖面的蓝绿色也似乎更加厚重了。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专家对千岛湖的水质以及鱼类品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试验,最终决定在千岛湖投放可以自由生长的鲢鳙鱼苗,用来保水。这个时候疑问来了,千岛湖的保水鱼究竟保住了啥?

千岛湖之所以会出现水华泛滥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它是人工湖,不能及时更新水流,再加上高密度的养殖业排放出了很多的营养物质,促使这些藻类疯狂生长。鲢鳙鱼属于食藻性的鱼类,具有极强的生态作用,通过它们的生物特性有助于净化湖水,改善水质。

自从采取了这种措施之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会定期对湖中的藻类总量进行监测。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藻类的数量减少了80%。不仅如此,湖水中的氨氮等指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的现象,溶解氧的含量增多。

千岛湖关系着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状况,所以当水质改善了之后,不仅供水质量提高,安全性也有了保障。可以这么说,这些鱼儿就像是湖中的清洁员,它们的存在帮助千岛湖有效的净化了水质环境。

为了更好的做到以鱼治湖,千岛湖的湖域建造了不少养殖场,主要养的就是这些保水鱼。只是他们的养殖模式与普通的鱼类养殖场不一样,不能只关注鱼类的产量,而是要将水质放在第1位。

养殖者们基本上不会在湖里投放饲料,而是让鱼儿们自己在水里找寻食物,凭着本能生长。也正是因为采取了这种绿色的养殖模式,所以鱼儿十分强壮,且肉质肥美。

无污染,也无激素残留,所以千岛湖的鱼获得了国家级的有机食品认证,食客们对这种有机鱼也是赞不绝口。虽然售卖的价格比普通鱼高一些,但大多数食客认为,能吃到如此好吃又健康的鱼肉,多花一些钱也是值得了。

经过了60多年的努力,这种保水策略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现在的千岛湖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当初泛滥的水华已经不见了踪影,湖面清澈见底。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在湖里的鱼儿们都在自由生长,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渔民们都说,现在每次捕鱼,收获都不小,好的时候一天的捕鱼量能够达到上百公斤,收入明显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千岛湖的保水鱼不仅保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保住了经济。在治理千岛湖的过程中,因为这些保水鱼的存在,湖水的水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谓是双丰收。

千岛湖面临的两大难题

虽然说保水鱼的决策让千岛湖的良好生态环境维持了60多年,可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今摆在面前的是两大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放养难。

在千岛湖里所投放的鲢鱼、鳙鱼等鱼类平时所吃的食物,都是那些水生的藻类,然而毕竟是不同的鱼种,对于食物的具体要求以及生存环境是不一样的。不管哪一种鱼类投放的过多,都会影响其他鱼类的生存空间,从而危害生态平衡。

如此一来,鱼类的放养就变成了一道难题。想要很好的完成这种工作,必须要明确湖中到底有哪些品种的鱼,同时也要了解具体的数量。

可是鱼儿们平时都在水底生活,想要一条一条的数清楚,可谓难于登天。只能是通过水质情况以及捕捞量进行大致的评估,但通过这种方式评估出来的数据并不完全准确,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漏洞。

在放养鱼儿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每一种鱼的繁殖情况以及水质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千岛湖的鱼类放养,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只能是随机应变。

除此之外,每年湖里放水或者蓄水时,鱼儿们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少鱼苗遭受严重损失。为了避免湖中的鱼儿数量不足,往往会在放水或蓄水结束后根据之前的减产量来投放鱼苗。

可这种方式十分盲目,因为根本不知道到底哪些鱼类缺少,哪些鱼类变多。任何一种鱼苗投放的过多或者过少,都有可能会再次破坏生态平衡。

第二大难题便是捕捞困难。千岛湖不同于普通的湖泊,其面积十分广阔,而且湖面上布满了岛屿,地形相当复杂,湖中心位置的水深甚至能够达到100米以上,鱼儿们往往都是潜伏在这里。

靠近岸边的区域对于捕捞者来说也没有什么优势,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湖湾、盆地以及丘陵,即使放下了渔网,鱼儿们也能够轻松躲避。

渔民想要顺利捕到鱼,必须得使出浑身解数。除了要弄明白鱼儿们的行踪之外,还得多人合作进行包围,这就像是下棋一般,每一步都得仔仔细细的规划好。然而,这些鱼儿也都十分聪明,有着极强的警觉性,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空手而归。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渔民们已经掌握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捕鱼方法。只是这种方法对于湖中的那些老油条鱼儿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它们依然可以轻松逃脱。

两大难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千岛湖所面临的放养难和捕捞困难这两大难题,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以便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渔民们的收入。

加强监测和管理:想要更好的解决千岛湖鱼类放养难的问题,建立一个全面且精细的湖泊监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随时洞察湖泊的生态环境动态,并根据其所提供的精确数据,深入分析以及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通过持续的监控与科学管理,能够确保水域的生态平衡,使其成为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完美融合的典范。

精确评估湖泊的承载能力:之所以要对湖泊的承载能力进行精确评估,主要是为了能够确定适宜的鲢鳙放养量。一般要针对水质、水温以及饵料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放养计划。

如果有必要,可以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以便实时掌握鱼类种群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千岛湖中的鱼类捕捞主要依赖于渔民。

所以想要解决捕捞困难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养殖技能以及捕捞技能。可考虑举办培训班或者发放宣传资料,向渔民们科普科学养殖和捕捞的相关知识。

在很多情况下,鱼类的捕捞困难主要还是因为捕捞技术落后。所以说积极改进捕捞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捕捞困难的问题。可以使用一些较为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手段,例如智能鱼网、水下机器人等。

这样一来,渔民们可以在保证资源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更为精准的定位以及捕获目标鱼类。

结语

千岛湖里所饲养的这些保水鱼,已经变成了生态英雄。因为它们的存在,千岛湖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以上两大难题的解决,相信未来的千岛湖会有更加迷人的碧水蓝天。

0 阅读:3
分秒必争小鸭阿

分秒必争小鸭阿

很高兴认识大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