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其实是处于一种“完全迷茫”的状态,宝宝不会认识任何人,甚至连“别人”这个概念都没有。
而在之后漫长的发育过程中,才会慢慢建立“自我”和“他人”的意识,才会慢慢地开始认识父母、接受陌生人等等。

宝宝的“认生”发展史,了解一下涨知识
在宝宝出生之后的两个月内,宝宝基本上只能够“认识”妈妈,并且这个“认识”并不是基于视觉的,而是基于嗅觉的。
因为宝宝在出生之后的两个月内,视力基本上就是“超级近视眼”,不仅只能够看二三十公分那么远,而且也只能看个大概的轮廓。
在这样的视觉条件下,想要让孩子依靠视觉“认识人”,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过,孩子的嗅觉还是比较不错的,由于母亲经常和孩子在一起,所以孩子对母亲还是具有一定认知的。
等到宝宝长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宝宝的视力就发生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这和正常的视力相比,还是差不少的,视力最好的宝宝,也基本上相当于近视550°以上。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仅仅能够对“贴脸”照顾自己的妈妈产生一定的局部认知。

为什么说是局部认知呢,因为宝宝只能够认识妈妈身上靠近自己的部位,比如说面部等。
所以,孩子对母亲的熟悉感也会比之前上升很多,在看向妈妈的时候,孩子可能会看更长的时间,因为这是孩子熟悉的人。
等到孩子五、六个月的时候,就算是开始“认生”了,也就是能够较为明确的区分开妈妈与陌生人了。
如果是妈妈抱着孩子,那么孩子一般情绪会很稳定,不哭不闹的。
但是,如果换成陌生人来抱着孩子,孩子由于可以精确分辨母亲,在看到不是母亲的人抱着自己的时候,就会 出现哭闹的行为,这种情况也叫做“面孔失认”。
所以,宝宝在5~6个月的时候,才算是拥有精确分清妈妈和陌生人的能力。但要说真正的“完全认生”,应该在孩子7~8个月的时候。

因为七、八个月的宝宝,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开始对表情产生理解,开始认识到不同情绪的含义,开始对世界产生新的认知,开始懂得捕捉他人的视线等等。
这时候的孩子,才算是真正的、正式的人生了,因为他们能够主观地分清妈妈和陌生人,而不是依靠被动反应(面孔失认)来分清妈妈和陌生人了。
宝宝“认生”越早代表孩子越聪明?真相你想不到
在很多人看来,宝宝的“超前发育”都是孩子聪明的表现,比如说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认生”比较早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很聪明。

为啥人们会这么想呢?
其实缘由也很能让人理解,我们之前知道,孩子的“认生”是建立在孩子的大脑发育、身体发育、认知发展等基础上的,这也就会让人认为,孩子“认生”越早,那么发育的就越好、认知能力就越强。
这么看,似乎也很有道理。
哈佛曾经也进行过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出现认生反应比较早的孩子,在7岁时的语言智商要比其他孩子平均高8分。
基于这个结果,似乎敲定了孩子“认生越早,就越聪明”的说法。
不过,做此类研究的机构,不止哈佛一家,英国某机构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结果发现,孩子的“认生”情况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甚至有高达14%的晚认生儿童,其智力水平比一般人都要高。
就这个结果,似乎否定了孩子“认生越早,就越聪明”的说法。
最终,研究人员们进行了综合的评估与分析,得出了结论:“认生”指标与智力预测并不能够直接“挂钩”。
也就是说,孩子认生早还是认生晚,与智力水平的高低并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

“认生”与智力关系不大,但与发育关系密切
“认生”是一种正常的成长指标,一般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在5月龄~1周岁之间到达“认生”阶段。
如果说孩子在这期间没有步入“认生期”,那么家长们就需要注意进行发育评估了,孩子很可能会存在一些发育上的问题。
结语
孩子认生期可能会出现“粘人”的情况,宝妈们可不要不耐烦哦,这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的一段时期。
【互动话题】:你家宝宝是什么时候开始“认生”的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