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计划2027年实现2000亿元智算云产业规模,智能算力将达200EFLOPS,对国产芯片有何影响?

悦琳说一说 2025-03-27 13:26:27

从默默耕耘到如今的异军突起,智能算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就在近日,上海市发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标到2027年,将智能算力云产业规模提升至2000亿元,智能算力达到惊人的200EFLOPS。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国产芯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3月26日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

该意见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到2027年,上海的智算云产业规模要突破2000亿元,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00EFLOPS,并且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要超过70%。

这意味着,与上海此前提出的2025年底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00EFLOPS的目标相比,新的目标翻了一番。

200EFLOPS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简单来说,它相当于30亿台iPhone同时运行的算力总和,或者相当于60台目前全球最强单体超级计算机的算力之和。

如此强大的算力,将为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等领域带来无限可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将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

其中包括围绕浦东、金山、松江、临港、青浦等重点区域扩容算力集群,整合现有的智算芯片资源,并探索与海外算力进行联动布局,最终构建一个“云边端协同”的全链条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市将“自主可控”列为核心指标之一。

在英伟达A100/H100等高端芯片受限的背景下,政策中提出的70%算力国产化目标,无疑将加速国产AI芯片,如壁仞、燧原等,与智算平台的适配,并推动“芯片-框架-模型”的协同创新。

这不仅是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障,也为国产算力设备商打开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除了扩大智能算力规模外,上海市还致力于优化算力调度和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构建城市级的智算调度平台,上海将实现跨国/跨地区算力资源的统一管理,从而降低企业使用网络和算力的成本。

此外,上海还计划培育1-2家战略型企业和20家高成长企业,并设立算力CVC基金,用于支持企业的并购整合。

据悉,优刻得、云赛智联等本地企业已经率先布局。

优刻得与数道智算达成了战略合作,以加速算力在政务、金融领域的落地;而云赛智联则牵头建设了“上海市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吸引了10家创新企业加盟。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可以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2.9到3.4倍,并带动相关产业增长36到42倍。

令人惊讶的是,就在“模型申城”计划发布几个月后,上海就大幅提升了智能算力云产业的智能算力规模发展目标,此举无疑为全国的算力产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和AI大模型商业化的加速,智能算力正在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正如淘金热中的“卖铲人”,智能算力产业链上的公司有望持续发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一些行业公司已经崭露头角,例如优刻得、云赛智联等。

上海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也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智能算力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智能算力产业,我们该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又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0 阅读:0
悦琳说一说

悦琳说一说

悦琳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