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食堂现发霉食材,数千名学生倒霉,就连央媒也看不下去了

悦悦侃社会 2024-11-05 14:25:17

前言

这是广州大学食堂一位"尽职"的食品安全员的真实遭遇!令人震惊的是,她"犯"的最大错误,竟然是发现了发霉的食材、过期的食品!事情被曝光后,央媒震怒出手,学校紧急发声!这哪里是整改问题,背后究竟是谁在"保护伞"?

一丶反映问题换来"封口令"

10月21日,马女士满怀期待地入职广州大学黄埔校区食堂,担任食品安全员一职。谁能想到,第二天的例行检查,却看到冰箱里,一块块发霉、发臭的豆腐正散发着阵阵异味;案板上,那些土豆条已经发黑变质;料理台旁,一包包湿粉条包装上清晰写着"生产日期10月20日,保质期24小时",然而都已经过期却还堆在那里。更可怕的是,马女士还发现了大量没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标识的"三无食材"。

这么多问题,学生的健康怎么保证?"马女士立即找到食堂经理反映情况。然而,经理的回应却令人哭笑不得:"供应商刚开业,这些都还没完善。"这样的理由,简直是在侮辱人的智商!供应商不完善就可以合作?不完善就能让学生吃?

但这只是问题的开始。更令人震惊的是,检查中还发现:鸡蛋液已经发泡变质;肉类产品居然没有任何检验报告和检疫合格证;就连最基本的84消毒液使用都不规范。一个个问题像是捅破的马蜂窝,让人触目惊心。

就这样,马女士的"例行检查"变成了一场"揭盖行动"。但食堂领导的态度却很微妙:"这些问题内部解决就行了,没必要报上去。令人不解的是,这样的问题究竟存在了多久?又有多少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这些问题食材?而这,仅仅是马女士上班第二天发现的问题而已!

二丶真相越来越可怕

随着马女士的深入调查,一个更加触目惊心的真相浮出水面:

每周向学校递交的报告里面:食材新鲜、储存规范、卫生达标...所有内容都是表面光鲜,看起来完美无缺。可实际情况呢?那些发霉的、过期的、三无的问题食材统统被藏在了另一本账里,美其名曰"内部消化"!

更让人气愤的是,几千名学生每天在这里用餐,他们付出学费和餐费,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份危险饮食。

"鸡边腿和糯米鸡的生产日期与检测报告完全对不上,鲜肉的克重也不符合标准"马女士一项项列举着问题,但食堂管理层却说:"这些都是小问题,私下解决就好。"小问题?这哪里是小问题,这分明是在拿学生的健康当儿戏!

而这也暴露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学校对食堂的监管形同虚设。那些看似完美的周报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食品安全隐患?那些被"内部消化"的问题,又有多少真正得到了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承包商不仅在玩"数字游戏",更是在打"时间差"。那些超过保质期的食材,不是及时销毁,而是继续在餐厅里流转。他们精打细算的是利润,却完全无视了学生的健康。

三丶举报者竟成"过街老鼠"

"选择了正义,却丢了工作。"这就是马女士用正义换来的结局。10月28日,在发现食堂管理层对问题置之不理后,马女士选择直接向校领导反映情况。她期待着校领导能重视学生的健康,能给这些问题一个交代。然而,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29号上午,马女士突然发现自己被踢出了工作群。没有任何解释,没有任何通知,就这样被"数字化逐出"!紧接着,公司直接宣布解雇她。从发现问题到被解雇,前后竟只用了短短85个小时!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句网友的调侃道出了真相的荒谬。马女士本是食品安全的"守门人",却因为尽职尽责成了"过街老鼠"。

这一连串的反常操作,不禁让人深思:校领导为何对食堂问题如此"宽容"?踢群、解雇这样的决定,真的只是承包商一家的意思吗?校领导和食堂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见不得人的利益关系?

那个食品安全员的岗位很快又招聘了新人。这不禁让人想问:这个岗位的真实作用是什么?是真正为了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还是仅仅为了完成制度要求的一个摆设?

四丶央媒介入事情反转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一时间,"大学食堂使用过期食材"、"举报者被解雇"等话题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为马女士发声,质问学校:"这就是你们对待'良心'员工的方式吗?"舆论浪潮之下,这起事件终于引起了央媒的关注。

随着央媒介入调查,事情开始出现转机。广州12345市政服务热线也迅速介入,表示"将反映给广州大学的上属部门处理"。

在舆论压力下,广州大学终于坐不住了。11月3日,学校发布情况说明,承认黄埔校区食堂确实存在"当天食材过期、当天销毁处理不及时、台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份迟来的说明,印证了马女士此前的每一个举报都是真实的!

学校表示,已向承包方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将对相关问题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然而,这份回应却巧妙地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那个因为说出真相而被开除的马女士,她的权益谁来保障?她所遭受的不公平对待,谁来负责?

深入核查还在进行中",这是学校的说法。但公众更关心的是:这次"深入核查"是否包括对马女士一事的调查?那个将她踢出群的校领导是否也在追责范围内?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才是检验学校整改诚意的真正标准。

这起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没有什么是可以"内部消化"的。当一个人选择站出来说真话时,我们更应该保护她,而不是让她成为"代价"。否则,下一个发现问题的人,还敢说出真相吗?

整改,追责,都只是开始。如何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如何保护那些敢于揭露问题的人,这些才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结语

一个尽职尽责的人,本该得到表扬和嘉奖,但现实却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好在最后真相大白,正义得到伸张。但这件事远没有结束,它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高校食堂外包制度是否需要完善?食品安全员的权益如何保障?监督举报的渠道是否需要更加透明?

0 阅读:0

悦悦侃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