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主上跟尹正谈话的时候,断言尹正以后肯定会和他一样的下场。
为什么大少爷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其实,是因为身为川主曾经的传人,他经历过川主的恐惧、监视和打压。
大王爷觉得,不管以后谁接替他的位置,不变的一定是川王的防备和对下一任继承人的忌惮。
这一点,果然是大少爷预料到的。
大少爷一走,传主和贴身太监的谈话内容就透露出大少爷对尹正的忌惮。
传主:“梁氏,你觉得六子当大臣如何?公子如何?”
当然,对于这种提议,内监给出了一个温和的回答:“六少爷恭敬主子,行事稳重,显得老实。陈汐这件事,他并没有占便宜。” 把他们都杀了的情况。”
真正重要的是传君对尹正的评价:“于是,他一夜之间得了仁德之名,原本朝廷还在弹劾他审讯刑罚过重,一转眼礼仪大臣 称赞他仁义仁义,从前的功远少爷,仿佛不存在,一夜之间被人看见,现在很多人都在议论他,不愧是元初。
从传珠对尹正的评价可以看出,传珠已经对尹正产生了嫉妒心理。
传君为何惧怕尹正?
从这个评价中不难看出原因:一是尹正处理陈曦案子的敏锐度,让川主觉得自己做得很好; 第二,传珠怀疑尹正调查陈曦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一时间,川主难免觉得尹正的府邸颇深。 ,怕是以后很难驾驭他。
从此,传珠对尹正产生了恐惧,尹正为了和元婴和解,拿出玉牌,逼迫传珠答应他的要求。
要知道元婴是传珠亲手赐给尹正的。 为了李卫,尹正第一次违背了传珠,这让传珠非常生气。
传珠当初之所以不同意宋武的婚事,是想利用宋武打败尹正等少爷,彰显传珠的绝对权威。
如今,尹正虽然用玉牌逼迫川王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却也让川王更加忌惮尹正。 我们可以看到,当尹正拿出玉牌要求川主兑现诺言时,川主的脸色很是不满。
尹正看似正当的做法,却是对川主霸权的挑战。 因此,为了遏制尹正进一步扩张和对君主制的威胁,川主后来将户政部侍郎职分交给了四少爷。
传珠将户政大权交给四少爷,看似轻描淡写,临时起意,但实际上,传珠早就想好了。
传珠对尹正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的确是大老爷预料到的,只是大老爷没有预料到的是,尹正不会有他这样的下场。
不仅因为尹正是男主,有主角的光环,还因为大当家对尹正还不够了解。 如果他足够了解尹正,他就会知道,尹正绝不会和他走同样的路。
首先,尹正有自己的操守和底线。
大少爷之所以被尹正抓起来,就是因为他犯法违纪的事情太多,趁着民政司司长的便宜,中饱私囊,巩固自己的地位。
如果我先做的是给别人一个名正言顺的把柄,那估计以后被拉下马了。
可尹正的一言一行都在规矩之内,别人就算想从这方面抓住尹正,也难上加难。
由此看来,大少爷输给尹正,不全是天赋,人品也是其中之一。
其次,尹正的心态明显比大儿子要强。
当大少爷说尹正以后肯定会和他一样下场时,尹正回应大少爷:“爬得高的人,要做好跌倒的准备。”
尹正倒不是经历过川主的打压,他也开府关府,只是关府的时候尹正并没有像大少爷一样完全失去平衡,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就是 他不惜用尽阴谋诡计,只要能逆风而行。
尹正在关闭住处的时候,还在静心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整自己的精力和心态,然后伺机扭转局面。
心态有时对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心态不好的人,很容易在一时的困难和挫折面前低头,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说到底,尹正的个人能力明显强于长子。
大皇子明知自己没有当太子的本事,却执念不肯放过。 这样一来,他不仅扭曲了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理,还让身边的人为自己能力不足带来的负能量买单。
尹正在与大少爷的最后一次谈话中说,“我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好,我为什么要屈服于银鱼?”
表面上看,这是尹正对大少爷的蔑视和不屑,但实情是,尹正确实比大少爷更有本事。
大少爷预言尹正会被长老忌惮,可是尹正并不是长老。 无论是能力,还是性格,还是对挫折的反应,都决定着尹正以后不会落到长老那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