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词名篇鉴赏(一一一)
—— 晏几道《生查子》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鞦韆下。
词写少年夫妻的离别,采用女主人公的视角。一起二句“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即写少妇的眼中所见。那位挥鞭跃马、绝尘而去的翩翩少年,当是她的夫婿。词句摄取的是离别的最后一刻,妻子目送之时看到的丈夫背影。这幅俊朗潇洒的影像,就此定格于她的记忆深处。词中这类少年人物形象,在前代乐府诗里多有,如南朝何逊的《长安少年行》所写“长安美少年,羽骑暮连翩”,是去从军。李白《少年行》所写“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是去冶游。小晏词中这位美少年骑马出门,所为何事,不得而知。留下家中妻子,时刻牵挂着他。
第三句的“牵系”二字,领起下文,直贯到底。这里有着性别心理的明显差异,男人少年心性,被外部世界所吸引,走时略无踌躇,甚至怀有按捺不住的兴奋,这由“去跃青骢马”一句动作描写可以见出。一个“跃”字,活画出少年男子迫不及待的心情。女子的思虑更为复杂,男人的出走让她感怀多端,牵挂不已。这个男人不仅年轻,而且俊美,更兼“金鞭”“骢马”的豪华行头,离家外出冶游,岂不人见人爱。思妇肯定是深爱着少年俊朗的夫君的,她深知丈夫的男性魅力,所以愈加忧虑多端。但从男子加鞭跃马、不再回顾的表现,约略可知家庭和妻子对他的吸引力,已经弱于他急于游赏外面世界的离心力。“玉楼人”即家中的思妇,这里用为词中主人公自指。前结“绣被春寒夜”,是说思妇春寒之夜绣被独宿,因思念丈夫而再无睡意。
后起“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二句,是说时间在思念等待中一天天过去,看看又到寒食,楼前的梨花开了又谢,思妇也没有得到丈夫的音信,失望之余,更加重了她的牵挂和疑虑。从上片的“绣被春寒夜”可知离别是在初春,寒食花谢,则是暮春天气,一个大好的春天就这样在离别之中虚度了。后结“无处说相思,背面鞦韆下”二句,描写少妇的心理和动作。院子里的秋千架,是她和丈夫昔日玩乐之处,独守空闺的思妇,无处诉说相思,于是想来荡起秋千略作排遣。及至一人来到秋千架旁,感今思昔,她已完全没有游戏的兴致,便独自背立在秋千架下,忆昔感今,黯然伤神。曾季狸《艇斋诗话》说:“晏叔原小词,‘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吕东莱极喜诵此词,以为有思致。然此本李义山诗云:‘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指出小晏词语源自李商隐诗句,认为表现人物情思很有韵致,都是对的。但李诗写少女怀春,晏词写少妇怀人,情感内涵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这首小词写法上很有特点,上下片八句词,每两句组成一幅画面,不断闪切,转换时空,推进叙事,完成抒情。尤其是前起二句和后结二句,最是可思。前起是男子挥鞭跃马离家,留给思妇一个背影;后结是思妇独立秋千架下,留给读者一个背影。起结的两幅背影前后照应,留下玩索不尽的回味余地。

杨景龙,笔名扬子、西鲁、南乔,河南鲁山人。二级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搜狐教育全国分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兼事诗歌创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诗探索》《词学》等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传统与现代之间》《诗词曲新论》《不薄新诗爱旧诗》《花间集校注》《蒋捷词校注》等专著1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10余项。在《奔流》《河南诗人》《中华诗词》《小楼听雨》等刊物和平台发表诗作300余首,编有个人诗选《餐花的孩子》《时光留痕》《与经典互文》等。论著入选“中华国学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荐书目”,获评中华书局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好书、中国读友读品节百社联荐优秀文艺图书,多次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夏承焘词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暨孟浩然新田园诗歌奖理论奖等奖项。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