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场大厅的人山人海,到海底捞餐桌上堆成小山的西瓜,韩国游客的免签热潮席最近席卷上海。
2024年11月,中国正式对包括韩国在内的9个国家实行144小时免签政策,这一举措迅速掀起了一股国际旅行热潮。
仅政策实施的第一天,各大城市的机场就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外国旅客,而上海,则成为韩国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11月8日清晨,浦东机场迎来了一架从首尔飞来的航班,舱门刚打开,韩国游客便兴奋地议论开来:“终于到中国了!一定要去迪士尼打卡!”、“我要吃正宗的中国火锅!”短短几小时内,机场大厅便被涌入的人群填满。
社交媒体上,有网友晒出了当日机场的壮观场景,感叹道:“这阵势,感觉像是整个韩国都搬来了。”“为什么他们更喜欢上海,不去北京、西安这些更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呢?”
其实,韩国游客选择上海并非偶然。除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吸引力,这座城市对韩国人还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19年,韩国临时政府就设立在这里,马当路的那座小楼至今仍是韩国人心中的“民族圣地”。
为了迎接韩国游客的到来,上海也准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在豫园广场,中韩艺术家们同台表演,让游客感受两国文化的交融;
在上海图书馆,韩国游客还可以近距离欣赏中国书法展览。而这些活动也让一些韩国人感慨不已:“中国文化真是太博大精深了。”
但对韩国游客而言,文化体验或许并不是全部。上海的夜生活、美食和购物才是他们的“主战场”。尤其是海底捞,这家以贴心服务著称的火锅店,如今成了韩国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走进上海的任何一家海底捞,几乎都能看到韩国游客的身影。他们点上一锅最基础的火锅底料,却专注于餐桌上的西瓜。堆得高高的西瓜盘,甚至成了他们桌上的主角。
有本地顾客笑称:“火锅没怎么吃,光吃西瓜了,这还能叫海底捞吗?”但了解了韩国当地西瓜的价格后,不少网友表示理解:“在韩国,西瓜属于高档水果,能敞开吃简直是奢侈享受。”
不过,韩国游客在中国的“西瓜风潮”也引来了不少调侃:
韩国游客的到来,无疑为上海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商场里,各种品牌的化妆品被他们一箱箱地搬走;
夜晚的街头,烧烤摊的炭火燃到凌晨仍未熄灭。有商户透露:“现在七成以上的顾客都是韩国人,营业额直接翻了一倍。”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由于游客激增,不少店铺不得不延长营业时间,员工的轮班制从“两班倒”变成了“三班倒”。
虽然加班费和提成增加了,但不少员工表示:“每天接待上百个客人,下班回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本地居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一位上海市民吐槽:“节假日想去景点放松一下,结果到处都是人,已经不敢出门了。”
更有网友指出,一些商家为了迎合韩国游客的口味,甚至改变了原有的菜品风味,这让不少本地人感到失望。
不得不承认,韩国游客的到来确实让上海的经济得到了提振。不论是火锅店、西瓜摊,还是夜市、商场,生意都因为这股“韩流”而变得更加红火。
从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出,免签政策确实是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中韩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让本地居民面临不小的适应压力。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