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龍,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芳而烈,鮑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

古代轧取甘蔗汁
世间有一种东西有好闻的气味,好看的颜色,甜甜的味道,这都是人们想要的。有些东西天生就很香,很好看,很甜,这些都是大自然专门安排好的。在世界上能让人觉得甜的东西当中,甘蔗能占到八成,蜜蜂也不落后,采集各种各样花的蜜酿成蜂蜜,不让甘蔗独自称霸。到底是什么让甘蔗和蜂蜜有了甜味从而给天下人带来好处呢?
糖甘蔗种植说到糖就会想到制糖的甘蔗,甘蔗可以分成两类,在福建、广东大量产出,其他地方的甘蔗总产量加起来,也就只有这两个地方的十分之一。甘蔗里的果蔗像竹子但比竹子大,切开直接吃,汁水很甜,不过不能用来制糖。糖蔗像荻但比荻小,嚼的时候容易弄伤嘴巴,不能直接吃,白糖和红糖都是用糖蔗做原料生产出来的。在以前的中国,根本不晓得用甘蔗来制糖,唐代大历年间(766-779),邹和尚到四川遂宁游玩,才开始传授制糖的方法。现在四川的甘蔗种植发展得很好,也是从西域慢慢传过来的。

甘蔗地
一般在冬天刚开始快下霜的时候种荻蔗,把荻蔗砍下来,去掉根和梢,然后埋在土里(千万不能埋在低又容易积水的土里)。在雨水节气前的五六天,天气变晴了,把蔗从土里拿出来,去掉外皮,砍成大概五六寸长,每段留两个节。在地上摆好,盖上少量的土,让它们像鱼鳞那样头和尾相互重叠。每段蔗上的两个芽要平着放,不能一上一下,要是放错了,朝下的芽就很难长出来。芽长到一两寸长的时候,要经常浇清粪水,长到六七寸长,就挖出来分别栽种。
种甘蔗要用夹沙土,河边的地最好。选土的时候,挖一尺五寸深的坑,拿一点沙土放嘴里尝尝,味道苦的,就不能用来种甘蔗。但靠近深山河流上游的河边,就算土的味道是甜的,也不能用来种甘蔗。这是因为山里冷,以后用这里的甘蔗做出来的糖,味道也会苦。要在离山四五十里的地方,找平坦、向阳的河边地,挑最好的地方种甘蔗(黄泥地不适合种)。

甘蔗种植
种甘蔗要分畦,每畦宽四尺,挖四寸深的沟。在沟里种甘蔗,大概每七尺种三棵,盖上大概一寸厚的土,土要是盖太厚发芽就少。等每棵长出三到七个芽的时候,慢慢培土,每次中耕除草都要培土。培土逐渐加厚,甘蔗秆长高根也扎得深,能防止甘蔗倒了。中耕除草要及时,不能怕麻烦,浇粪多少要看土地肥不肥。一两尺高的时候,把芝麻枯饼、油菜籽枯泡在水里浇肥,肥料要洒在田垄里。两三尺高的时候,要在蔗田垄里干活。每半个月犁一次地,一次用来翻土并把旁边长出来的根弄断,一次用来盖土护根。九月初的时候培土护根,免得砍了以后的蔗根被冻坏。
蔗糖品类用荻蔗来制糖,可以制出凝冰糖、白霜糖和红砂糖这三个种类。糖的质量取决于蔗浆是老还是嫩。甘蔗的外皮到了秋天以后会变成深红色,冬至往后会从深红色变成褐色,最后变成白色。在五岭以南没有霜的地方,都不会把荻蔗砍掉,而是留着用来制糖。不过在广东韶关、南雄以北的地方,过了十月就会下霜,甘蔗碰到霜就会受损,所以人们不等甘蔗变成白色,很快就把它砍掉用来制作红糖。制作红糖要尽量在霜降前的十天里完成。要是在十天之前做,蔗浆就不够;要是在霜降后十天再做,蔗浆的质量就会被霜气破坏,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种了十亩甘蔗的人家,得准备一套制糖用的糖车和锅,以防急需。像广东南部没有霜的地方,那么砍甘蔗的时间早晚就由人们自己来决定啦。
轧取蔗浆制造糖车需要用到两块长五尺、厚五寸、宽二尺的横板,在横板的两端凿孔并插上柱子。柱子上半部分的榫头要稍微露出横板一些,下榫穿过下横板,露在外面二三尺,埋到地下,让糖车固定住不会晃动。上边的横板中间凿开两个孔,并排插上两根巨轴(要用特别硬且重的木料),周长得大于七尺才合适。两根巨轴一根长三尺,另一根长四尺五寸,巨轴的榫头要露出横板,在上面安装犁担。用长一丈五尺的曲木做成犁担,让牛转圈走动。在巨轴上凿出能够相互咬合的凹凸齿,两巨轴合缝的地方必须笔直且圆,紧密贴合。把甘蔗放在两巨轴中间碾压,这跟轧棉花是一个道理。

现代轧取甘蔗汁
甘蔗经过巨轴碾压后会流出蔗浆,把碾压过的甘蔗捡起来,插进巨轴上的鸭嘴反复碾压,能够把汁液榨干,剩下的甘蔗渣滓可以当作柴火烧。支撑巨轴的下面横板上要凿深一寸五的孔,不让巨轴穿过下面的横板,方便收集蔗汁。巨轴的下端要装上铁把手方便转动。收集甘蔗汁液的横板上有凹槽,汁液顺着凹槽流进缸里。每一石甘蔗汁要加五合石灰。熬糖的时候,把三口铁锅摆成“品”字形,先把汁液集中在一口锅里熬浓,再把稀汁加到另外两口锅里。要是火力不够柴火减少,容易把糖汁熬成顽糖,只会起泡沫不能用。
制作糖品用福建、广东南部那些经过了整个冬天的老甘蔗来制糖,使用糖车的办法跟前面讲的相同。把榨出来的糖汁存放在缸里,然后熬糖的时候观察糖汁沸腾时的水花,依据这个来把控火候。当水花呈现出小泡的样子,好像肉汤沸腾的时候,用手捻一捻试试,如果感觉黏手就表明火候差不多了。这时糖浆还是黄黑色的,把糖浆存到桶里,让糖浆凝结成黑沙的样子。接着把瓦溜(请陶匠烧制)放在缸上。瓦溜上面宽下面尖,底部有一个小孔,用草把它塞住,然后把桶里的黑沙倒进瓦溜中。等黑沙凝固以后,就把孔里的草拿掉,并把黄泥水淋进瓦溜里,这时候那些黑色的东西就会被淋到缸里,瓦溜里就会出现白糖。瓦溜最上面一层糖有五寸多厚,特别洁白,叫做“西洋糖”(因为西洋糖特别白,所以这么叫),瓦溜下面的糖就稍微有点黄褐色。

传统熬汤制糖
制作冰糖的时候,需要把白糖熬化,然后用鸡蛋清去掉浮沫,并留意火候。接着把新长的竹子做成篾片,篾片大概一寸长,然后放到糖汁里。熬煮一个晚上之后,就会形成像天然冰块一样的冰糖了。要是想做成狮子、大象、人物等形状的糖,用料的精细程度由人自己决定。冰糖有五个等级:“石山”是最好的,“团枝”排第二,“瓮鉴”排第三,“小颗”排第四,而“沙脚”是最差的。这就是整个制糖过程。
蜜普天之下,除了糖能能给人们带来甘甜,蜂蜜也能让人甜蜜。但凡是产蜜的蜜蜂到处都有,只是在盛产甘蔗之地,蜜蜂的数量会自然而然地变少。能产蜜的蜜蜂,约有八成源自土岩、土穴的野蜂,而人工养殖的蜜蜂仅占两成。蜂蜜的颜色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呈青色,有的为白色,有的是黄色,有的乃褐色,这皆受各地环境与花的特性影响。像菜花蜜、禾花蜜之类的蜂蜜,品类多达成千上万种。

蜂王
不管是野蜂还是家蜂,都会有蜂王存在。群蜂会在蜂王栖息之所建造一个如桃子般大小的台,蜂王之子世代称王。蜂王诞生之后无需采花,每日皆有群蜂轮流采花酿蜜供其享用。蜂王在春夏造蜜之时,每日会出游两次,出游时会有八只蜜蜂轮流伺候。蜂王行至蜂巢口,四只蜜蜂用头顶着蜂王的腹部,其余四只蜜蜂伴随飞行。蜂王出游不久便会返回,归来时,依旧依照先前头顶腹部的方式。
养蜂的人家,有的在屋檐下挂桶养蜂,有的在窗下放置箱子养蜂。不论是桶还是箱子,都会用锥子钻出数十个圆孔,以供蜜蜂进出。家中之人打死一两只蜜蜂无妨,但打死三只以上,蜜蜂就会群起攻人,此为“蜂反”。蝙蝠喜爱吞食蜜蜂,常趁机钻进蜂巢吃掉众多蜜蜂。若将一只蝙蝠杀死并悬挂在蜂桶前,其余蝙蝠便不敢再来吃蜜蜂,此称作“枭令”。养蜂的人家,若要给蜜蜂分房,就得将蜂王之子分出作为另一群的蜂王,群蜂呈扇形簇拥着新蜂王离开。也有一些乡人撒酒糟凭借香气来吸引蜂群进行分房。

取蜂蜜
蜜蜂酿蜜时,首先制造蜜脾,蜜脾的形状如同整齐的鬃毛。蜜蜂先以嘴吮吸花心的汁液,而后吐积成蜜,有时蜜蜂也会吮吸人的小便,令蜂蜜更具香气,这便是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割下蜜脾炼制蜂蜜时,多数幼蜂会因此丧生,蜜脾底部为黄色的蜂蜡。深山崖壁上有着数十年未被割取的蜜脾,其中的蜂蜜已然成熟,当地人便用长竿刺蜜脾,蜂蜜会顺着长竿流淌而下。未满一年的蜜脾人能够将其取下炼制蜂蜜,方式与炼制家蜂的蜜相同。土穴所产之蜜大多出自北方,南方气候湿润,仅有崖蜜而无穴蜜。一斤重的蜜脾能够炼制十二两蜂蜜。西北地区所产的蜂蜜占据全国总产量的一半,能够和南方的蔗浆相提并论。
总结古人让我们看到小小的一颗糖背后,蕴含着无数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它是古代科技与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传承至今的宝贵财富。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含糖味道甜的?欢迎评论区分享讨论,记得关注、点赞、转发和收藏,多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