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急匆匆的跑到了杜甫诞生窑,这个窑虽然看着有些古老,但是也没有古老到千年。
说实话,上千年的名人故里都没有什么靠谱的,但我还是买了门票进去看看。
这可是杜甫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百 忧 集 行
唐 杜甫
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
杜甫的少年时代是顽皮的,整天东跑西颠到处晃悠,不是上树就是上房,反正就是找吃的。
一天上树能千回,这是杜甫少有的夸张,说明他当年上树的次数真是多。
现在五十岁了,却连走路都走的少了……
看看杜甫故里还专门在院子里栽种了梨树枣树苹果树,可惜能上树千回的杜甫不在这里了。

壮游
唐 杜甫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
当然诗圣不仅爱玩,也是一个小神童,关键是还爱学习。
你看看,还有当地名人夸奖他,说他就像汉代的班固和扬雄。
七岁能写咏凤凰的诗,九岁就能写榜书大字,那个时候的诗文已经可以出版成集了。
这些诗都是几十年后杜甫回忆少年的生活,人上点儿年纪,就爱回忆往昔,有时候做梦也是童年的影像。
这里是不是杜甫当年生活的地方并不重要,有了杜甫故里这几个字,能引起我们对杜甫的一些记忆就行了。
这里玩耍的小朋友以后可以骄傲地对外地人说:我和杜甫是小老乡。
有这句话,就够了。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