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CS排名世界第一的王晓峰,被美国FBI突击检查

不在特别 2025-04-07 13:51:48

毫无征兆,王晓峰在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翻了个底朝天。

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市的一栋普通住宅前,数十辆无标识的黑色SUV悄然包围了房屋。邻居们透过窗帘缝隙窥见,联邦调查局(FBI)特工持枪闯入。阁楼、地下室、垃圾箱被地毯式搜查,多箱物品被带走,一部手机从疑似王教授妻子的女性手中被强行夺走。

这场持续全天的突袭行动,没有逮捕令公开,没有透露搜查的具体原因,甚至没有一句像样的解释——只有冷冰冰的“法院授权”四个字,像一堵墙堵住了所有追问,比较奇怪的是,也未对王晓峰夫妇提出任何刑事指控。

而3月初的时候,校方就突然解除王晓峰全部职务,把他的个人简介及学术成果,均从大学官网撤下来了。

这一切的所作所为,看似都不那么简单。

王晓峰是谁?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绝对权威,全球安全四大顶级会议论文发表量排名世界首位,现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分布式机密计算中心主任,国际计算机学会安全、审计与控制特别兴趣小组主席,手握2300万美元联邦科研经费的顶尖学者,印第安纳大学信息安全与隐私研究中心主任,个人在计算机安全CS ranking方向排名世界第一。

他的研究领域,基因组数据加密、云端隐私保护,恰恰是美国国防部、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砸钱最多的“敏感地带”。

讽刺的是,这位被政府重金扶持的科学家,一夜之间成了FBI眼中的“安全隐患”。

大家是不是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2021年,MIT华裔教授陈刚因未披露与中国合作被FBI逮捕,尽管所有指控最终撤销,但“间谍”标签已撕不掉;

2020年,田纳西大学胡安明教授被无端起诉,庭审时FBI探员承认“分不清火箭和气象气球”。这些闹剧都贴着同一个标签:“中国行动计划”。

特朗普政府2018年推出的“猎巫行动”,以“防范技术窃取”之名,将华裔学者绑上政治坛。尽管拜登在2022年宣布终止该计划,但寒蝉效应早已深入骨髓。

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宫,FBI的突击搜查、校方的紧急切割、75%科研人员考虑逃离美国的调查数据,都在暗示一个事实:这不是孤案,而是一个开端。

一边用联邦经费喂养华裔科学家的大脑,一边用司法铁锤敲打他们的脊梁。王晓峰主持的云计算安全项目由国防部直接资助,却被怀疑“技术外流”;他开发的加密系统本用于保护美国数据,如今反成“通敌证据”。

这种逻辑的荒诞性,堪比要求厨子做菜却不许他触碰食材。更可怕的是,当学术合作被简化为“非黑即白”的站队游戏,科学探索便成了高危行为。印第安纳大学在FBI搜查前就删除王晓峰资料,连终身教授的解雇程序都懒得走完,这种“未审先判”的默契,比突袭行动本身更令人胆寒。

这场闹剧的代价正在显现,《自然》杂志最新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美国科研人员考虑离开,而华裔学者的不安全感尤为尖锐。当丘成桐指出“美国正在驱逐最聪明的大脑”,当王晓峰们被迫投奔新加坡或中国的高校,硅谷和常春藤的光环正在褪色。

特朗普政府一边砍科研经费,一边搞种族定性,像极了为防漏水而凿穿船底的船长。而真正的输家,是美国自己。王晓峰被中断的基因组加密研究,本可应用于癌症精准医疗;他未完成的云端隐私项目,或许能堵住某次大规模数据泄露的漏洞。

上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肆虐时,钱学森被指控遭软禁五年,最终他回到中国,亲手铸就了“两弹一星”的传奇。今天的美国,似乎忘了这个故事的教训:用铁链锁住科学家,锁不住科学;用偏见浇灌的猜忌,只会让理性凋零。

当FBI翻检王晓峰家垃圾箱的那一刻,他们翻出的不是罪证,而是一个帝国对自身衰落的恐惧。

1 阅读:942

评论列表

老农民工

老农民工

14
2025-04-07 17:54

他与中国有多少毛关系?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以为他们还能为国做贡献?[好生气]

再梦周公

再梦周公

11
2025-04-07 18:10

这种人,美国佬毙了最好,美国人省心了,中国也省心了

猫咪鱼

猫咪鱼

9
2025-04-08 20:17

为美国鬼子卖命,不得好死。

用户13xxx91

用户13xxx91

3
2025-04-08 09:16

活该[哭哭]

(m)^_^(m)

(m)^_^(m)

1
2025-04-08 11:13

原来老美也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

全国的榜样

全国的榜样

1
2025-04-09 11:38

疑罪从重,枪毙,必须枪毙[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不在特别

不在特别

这里有你想了解的数码、科技、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