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来沉痛消息:14亿人的“守护者”去世了。

惜梦看综艺 2025-03-26 00:08:44

常听说,作为中国人,

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

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没错,

在这茫茫人间有这么一个人,

背负着国家和平的希望,

负重前行70年:

他是中国核事业坚强的后盾,

他是大地安宁背后的守护神。

3月16日,

北京传来沉痛消息:他走了。

99%的国人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李德平。

1926年,硝烟弥散大地,

战火中诞生追光者:李德平。

他家族十分显赫,

先祖是明朝状元、

内阁首辅李春芳,

祖父李元宰是北洋政府高官,

父亲李继侗是中国植物学泰斗、

新中国首届院士。

如此出身不凡,

贵公子偏屡经磨难。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

战火很快撕裂他平静的童年。

李德平颠沛流离了三个省市,

初中三年基本没好好读过一天书,

高中更是“一天学都没上过”。

可无论是山洞草地,

还是逃亡离所,

他从来没有停下过自学。

1944年,

李德平考入西南联大先修班,

次年保送物理系。

在这所“最穷大学”,

也是近代最牛的大学,

他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以知识为盾”,

更在心里,

埋下一颗“真理报国”的种子。

1951年,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

作为原子能研究的基地,

这里云集国内最顶尖的物理精英。

副所长钱三强去清华“挖掘人才”,

一眼就看中时任学校助教的李德平。

清华大学教务长周培源,

对钱三强说:

“你眼光不错,这人厉害啊,

用旧仪器能搞出新设备,

还能亲手吹制玻璃真空泵。”

钱三强一听这是牛人啊,

直接就把核工业最重要的工作:

辐射探测器研发,

交给了李德平。

俗话说,

吃面包就要从种麦子开始,

而要搞原子能,

就要从建造探测仪器开始。

在这提高国防力量的路途,

辐射探测器研发,

是难以逾越的一道险要难关。

外有西方技术封锁严密,

内是一穷二白毫无资料头绪。

李德平扛起了一切,

带着团队白手起家,

用烧瓶制成水银扩散泵,

靠旧零件组装毫安计,

自己吹制试验所需玻璃管。

1952年,朝鲜战争胶着,

美军疑似在战场使用放射性武器,

但那会中国还没有核辐射探测器。

空口无凭,

美军更加肆无忌惮。

危急关头,李德平临危受命,

研制出首台便携式核辐射探测器,

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项成果,

为战场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有了探测数据,美军迫于国际舆论,

不敢再在放射性武器上动歪心思。

六年后,中国首座重水反应堆启动,

李德平负责辐射监测,

在荒原之上,

他靠着吉普车改装移动监测站,

设计出了我国第一套,

零功率反应堆辐射剂监测系统。

那时候,

正值我国原子弹研制关键时期,

他取得的成就令大家大喜过望。

因为原子弹试爆成功与否,

最终还是要看监测数据。

数据测试不出来,

国际只会当你是纸老虎,

所谓“原子弹”徒有虚名。

李德平的这套监测系统,

实在是派上了大用场。

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

他第一时间进入罗布泊,

测算辐射沾染区数据。

这些用生命换来的数据,

成为中国核试验安全的重要基石!

而核工业的路,任重而道远,

在这条路途上,

要确保科研人员的安全,

辐射防护就是最后的盾牌。

李德平接下了这样的重担,

历经20年艰难险阻,

他硬是拉扯着中国辐射防护事业,

从一片空白到比肩国际。

1980年,

面对国外对国内仪器水平质疑,

李德平自制场效应管,

结果令国外同行都难以置信,

这个从没走出国门的“土专家”,

在没有国外的帮助下,

做出的仪器,

竟能和德国专家的专业仪器不相上下。

这件“静电计神器”,

后来被列为国家科技瑰宝。

李德平(左1)在测量辐射水平现场

这件事之前,

西方主导学术话语权,

很多相关国际重要会议,

根本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因为他们认为,

中国辐射防护“无能人”。

直到李德平的出现,

1985年,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主动将主委一职交给他,

他成为第一位获此职的中国人。

就职那天,

李德平在联合国会议上掷地有声:

“我一定要让世界辐射防护界,

听到中国声音!”

他连任三届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主委,

经10年努力,

推动中国参与国际核安全标准制定,

主持中美辐射防护合作项目。

在这一领域,

因为有了李德平,

中国掌握了话语权,

变为“规则的制定者”!

1991年,他当选为院士,

三尺讲台,他把自己毕生心血,

对学生倾囊相授,

他说:“世上只有一样东西。

给了别人自己不会减少,

那就是知识。”

如今,他带出的团队,

已成为中国核安全的中流砥柱。

而世上也有一种情感,

它会使人为祖国拼上自己一生。

李德平80岁高龄,

每年要主持审查,

十余项环境影响报告书,

和核安全分析报告。

这位头发雪白的老人,

他说为国奉献这件事,

只有一个终点。

2005年,李德平(右1)与《辐射防护》杂志负责同志讨论稿件

2020年,

94岁的他荣获“核工业功勋奖章”。

面对这样崇高的荣誉,

他说:

“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

97岁,

他仍关心中国辐射防护研究的发展,

用互联网和学生沟通,

自学单编程、软件修图技术。

2025年3月16日,

李德平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99岁。

照亮中国核工业的一颗星辰,

人生之火永远地熄灭了。

今日世人当知:

中国国家的安全,

是核工业带来的庇护,

核工业的后盾是辐射防护,

而中国辐射防护事业的奠基人、

开创者,他的名字叫做李德平。

不辞沉默铸坚甲,

甘献年华起高楼。

为国能做一二事,

不惜此身寸骨头!

他是国家安全的后盾,

他是中国人的守护神!

今日,

沉痛送别大国巨星李德平,

他留下的科研和精神财富,

永存!

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人间颂

来源公众号:华人星光

0 阅读:0
惜梦看综艺

惜梦看综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