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游戏:30天扔掉465件物品

猴面包的树 2024-12-20 09:37:59

第6本书

日复一日,我们努力向上,工作更长时间,以便获得更好的职位,更高的收入,更大的房子,更贵的车,更强大的购买能力。身体消耗殆尽,秃顶、三高、抑郁、免疫力低下,猝死。快乐究竟通过什么才能获得?买买买吗?人的物欲,就像一块块砖头,人不断的消费,在自己的周围堆起来一层层砖头,最后砌成一堵围墙,把自己围在里面,陷入死循环。这是你理想的生活吗?

《Minimalism - live a meaningful life》极简主义。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个好朋友。他们属于年轻有为的人,在20多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公司高管的职位。就像社会主流认同的成功人士一样,他们精力充沛,视奋斗为使命,对职业充满热情,是每个公司都想要的好员工,每个家庭都想要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在年仅20岁的时候,就有了比父母一辈子积累的都多的财富。六位数美元的薪水、豪宅、豪车、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的路会是怎么样的呢?继续升职加薪,获得8位数的薪水,买几辆跑车,住几千万美元的别墅。

可是,这两个人一直都不觉得快乐。越这样下去,他们越感觉迷失。时间被工作占满,忙碌过后,一阵空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通过购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每天超时的工作换来更多钱财,工作之余就肆意挥霍。购物带来的兴奋刺激,总是短暂的。于是他们先后尝试了酗酒、抽大麻,后来又尝试了信仰宗教,甚至尝试了结婚。这些都以失败告终,这些带来的都是短暂的快乐,而内心有些什么,总是迷茫的、失落的、没有方向的。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可以带来永久的快乐?

直到有一天,其中一个人的母亲去世了。他安葬完母亲后,去母亲的住所收拾东西。他的母亲是一个囤积狂,对古董痴迷,因此家里堆满了旧东西。他租了一辆最大号的卡车,买了最大号的包装箱,又租了一个储存室,准备把母亲的东西打包好,运到储存室,永久的储存。他认为这是对母亲的纪念。

就在他打包完所有的东西后,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对一个人的纪念是寄托在物品上的吗?如果没有物品,你就会忘了这个人,删除对她的所有记忆吗?” 答案是否定的,记忆是在脑子里的,不是寄托在物品上。他突然顿悟了,把卡车还回去,退掉了储存室,捐掉了母亲所有的东西。他知道母亲存在他心里,这就够了。

这一刻,他意识到,多余的物质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束缚。你要为每一件东西负责,维护、擦洗、存放、带着它搬家。这些物质就像拴在脚上的铁链枷锁,每走一步负重千金,你想去的远方,恐怕永远也无法到达了。

Happiness comes from within, from inside yourself, from living a meaningful life. 

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30岁之前无独立的能力,大多方向是由父母决定,是身不由己。60岁之后,身体机能下降,是有心无力。可以自由选择的黄金时间是30-60岁,仅仅30年。

一个人怎么样可以随时出发,自由自在去世界各地居住旅行呢?

第一,他不能被房子困住。如果租房,他可以退租。假设租房子住在旧金山,现租金$4000,退掉房子,去旅行,遇到喜欢的地方,偶尔住下来,不需要住在市中心,房子可以小一点。也许租金只需要$500-2000,负担减轻了,那高收入就不必维持了。如果买了房子,可以出租,租金用来抵房贷。这样就是零负担了。这两种方法减少了负担和收入的压力,于是可以选择更轻松更符合自己兴趣的事情做,多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二,他不能被拥有的物品困住。一个人如果拥有1个房子,1辆车,100件衣服,30件电器,500本纸质书籍,1辆自行车,一副滑雪板,3台电脑,4架相机,20件大型家具,100件家庭用品,再加上200件收藏的纪念品,他就很难踏上一场说走就走的长期旅行。相比起来,如果一个极简主义者所拥有的东西只够装满一个行李箱,他就很容易说走就走,飞到世界各地。

第三,他可能需要被动收入或者开辟一项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事业,用来维持自由生活的基本开支。前提条件是,他已经去除了生活中的无意义开支。比如,想要过上舒适的生活,我们真正需要的消费支出可能是3,但我们实际的消费可能随着收入的上涨不断上涨,从一开始的1涨到3,再涨到10。到10的时候,我们会花很多钱购买重复的东西、一时兴起的新鲜玩意;或者被从众心理驱使,去买一些用过一次就被丢弃的东西;或者为了取悦别人获得别人的赞许而去消费。去除这些无意义的消费,我们需要的收入会少很多,因为必要的花费会很少。这意味着负担会轻很多,而多余的时间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负担不重的情况下,也会有足够的耐心慢慢把兴趣爱好发展成新的事业。

消费不应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涨。过多的消费不能带来同比例增涨的快乐。对我来说,消费到一定程度之后,是没有必要再上涨的。但消费的形式会变,比如之前60%的消费用在房租上,后来60%的消费用在旅行上。

收入和消费的增涨可能是这样的:

收入1,消费0.8。

收入3,消费1.5。

收入5,消费3。

收入7,消费3。

收入10,消费3。

收入15,消费3.5。

收入20,消费3.5。

如何慢慢训练自己变成一个极简主义者?

1. 30天游戏

第1天,找出一件多余的东西,丢掉、送人或者捐出去。第2天,舍弃2件东西。第3天,3件。。。第10天,舍弃10件。第30天,舍弃30件。这样30天后,你就可以舍弃465件不必要的物品。

2. 拍照代替实物。

对于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尝试用拍照,存电子照片代替保留实物去占据空间。

3. 所有物品分成3类。

必须的,不必须但是可以用一下的,废物(完全无用,一年以上没有用过)。你会发现,大部分都是废物。

4. 买1件,扔10件。

如果想买一件物品,就选出10件现有的物品扔掉。

5. 舍弃“以防万一会用到”(just in case)的东西。

作者统计了他拥有的just in case的东西,发现只有5件东西在过去的10年内被用到过,其他的都完全没有用过。舍弃大部分just in case的东西,只保留在紧急情况下所需要的just in case物品(emergency items)。

6. 消费冷静期。

给自己规定一个价格或者一个商品类别,每次买超过这个价格或者这个类别的东西,都等待一段时间再买,又叫“买买买冷静期”。可以设置好几档级别。例如,$100以上的物品,冷静30小时。$500以上,冷静3天。$1000以上的物品,冷静30天。

7. 只要能用,就不升级。

电子设备最大的消费陷阱就是产品更新换代。什么手机 x, 12, 什么相机70,50,R。这些升级产品改变不了你的生活,也没有让你变得更酷,没有增加你的内涵,也没增加你人生的意义。甚至更多是为了取悦别人。仔细想象你的手机、电脑和相机所被使用的功能,你真的需要新功能吗?对我来说,也许手机本身只用了电话、短信、拍照、浏览网页这4个功能。基本智能手机都具备这4项功能,所以根本没有更新换代的必要。

8. 10件最贵的东西,10件最珍贵的事物。

列下过去10年,你买过最贵的东西,比如房子、车。在旁边列下10件你生命中最珍贵的事物,比如爱,陪伴,健康,平静的内心。对比这两列,反思你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了哪里。

9. 感受失去。

对于你所拥有的物品,想象一件件失去它们的感受。人的很多压力和焦虑来自于害怕失去,害怕失去工作,失去房子,失去存款等等。等你能在心理范围内接受失去的时候,压力就消失了。到最后会发现,不能失去的也只有几件事,而且与物质无关,比如健康、生命、亲人、爱、朋友。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的所有实物物品只有一个行李箱那么多,没有被房子所困,没有地理位置的约束,没有太多的消费使他必须每天工作10-15个小时才能负担的起。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世界各地旅行居住,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为了钱而工作。那么他就会活的很自由,30年对于被困在物质的“砖块”里的人来说只是一瞬间,因为他们没有真正随心所欲地活过,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而对于这个自由人,30年可以是3辈子那么长,因为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看过的世界比普通人3辈子看的还多,体验的人生比100个人体验的还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