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科院成功测试全球首台16马赫斜爆轰发动机(ODE)。消息一出,全球关注,专家分析,中国16马赫斜爆轰发动机的突破,喻示着全球高超音速赛道迎来颠覆性变革,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全球战略格局重构的信号。从燃料革命到空天一体,从经济赋能到军事威慑,这一技术至少领先美国5年,将深刻影响未来30年的发展轨迹。而这场“速度竞赛”中,中国已从追赶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其背后的创新体系与工程能力,值得世界重新审视。蘑菇云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南华早报》报道原文一、这一重大事件披露---真实可信
《实验流体力学》杂志上的《RP3航空煤油斜爆轰发动机试验研究》原文2、发动机数据具体可靠。该发动机采用标准航空煤油(RP-3),在JF-12激波风洞中完成测试,速度达16马赫(20,000公里/小时),燃烧速率比传统超燃冲压发动机快1000倍,推重比达1000:1148。3、国际对比。美国X-43A技术验证机最高速度为9.6马赫,且依赖氢燃料;俄罗斯“先锋”导弹虽宣称20马赫,但采用滑翔弹头而非吸气式发动机。中国首次实现航空煤油驱动+宽速域(6-16马赫)的稳定运行,领先美国技术代际约5年。
美国X-43A(二)涉及领域具有很大的重要性1、相关领域极具战略。高超音速技术(≥5马赫)被列为21世纪“改变战争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超5万亿美元。2、发动机运用范围广泛。ODE技术可服务军事打击、空天飞行、民航运输等场景,覆盖从导弹到航天飞机的全谱需求。3、国际对比。美国2025年高超音速研发预算达120亿美元,但多次试验失败;中国通过JF-12风洞(全球唯一25马赫级测试设施)实现技术反超,成本降低80%。
JF-12型激波风洞(三)技术效能具有很强的突破性1、技术创新实现跨越。传统超燃冲压发动机,热效率仅35%,而ODE提升至75%,推力密度为液氢发动机10倍。2、发动机效能有大的提高。通过5毫米微型凸块结构控制爆震波传播时间至100毫秒以上,解决“熄火风险”;燃料兼容现役体系,部署周期缩短50%。3、国际对比。美国DARPA“高超音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且依赖复杂氢燃料体系,成本为中国方案的5倍。二、这一重大技术突破---振奋世界
斜爆轰发动机在燃烧室的设计上进行了重大改进3、同类对比。美国超燃冲压发动机在7马赫后推力骤降,而中国ODE在16马赫仍保持稳定输出。(三)工程验证,实现了风洞验证与材料支撑1、相关数据。JF-12激波风洞可模拟40公里高空、25马赫环境,单次试验成本仅为美国同类设施的1/10。2、具体情况。2025年测试中,发动机在9马赫下持续工作数十毫秒,验证航空煤油可行性,为16马赫理论提供基础。3、同类对比。美国缺乏等效风洞设施,试验依赖多次拼接数据,误差率高达30%。三、这一重大技术应用---场景广泛
ODE技术的加入可能大幅提升现有中国导弹系统的作战能力2、无人装备方面。高超音速无人机可12小时全球巡航,成本仅为有人战机1/3,可重塑战场侦察与打击模式。第三大场景,大国博弈,推动科技霸权与规则制定权转移1、技术标准方面。中国首次定义高超音速动力新范式,迫使美国调整“高超音速防御倡议”预算,推动全球竞合格局生变。2、战略平衡方面。ODE技术打破“航母威慑”,迫使西太平洋军事部署向“分布式杀伤链”转型。
使用ODE的武器,可实现对航母的“灌顶打击”第四大场景,航天领域,推动太空经济与深空探索1、近地轨道方面。空天飞机可重复使用100次以上,支撑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及月球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