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续航1千公里,直接废掉油车?10年内难实现的梦

花开四季呀 2024-04-11 10:17:43

固态电池的概念最近再度备受瞩目。最近的报道指出,固态电池已轻松实现了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多家厂商也纷纷展示其成果。2024年3月25日,上汽汽车公司旗下的智己汽车宣布,业内首款超快900 V固态电池即将量产;而在2023年6月,卫蓝新能源宣布向蔚来汽车交付360 Wh/kg电芯;太蓝新能源也宣布其“车规级全固态锂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实测能量密度达到720 Wh/kg。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也达到了720 Wh/kg。

尽管早在以前就有提出淘汰燃油车的计划,但现实情况是燃油车依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因此,固态电池备受关注,很多人认为一旦固态电池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就有望取代燃油车。国内厂商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中国排名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已拥有超过十万个专利。截至去年五月,全球固态电池的专利申请量达20798件,其中中国占36.7%,成为世界上专利申请速度最快的国家。

固态电池的核心特征是使用固态电极和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的液态电解质。这种改变不仅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还解决了液态电解液泄露和爆炸的问题。

固态电池具有快速充电的特点,充满电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一次充电即可轻松行驶上千公里。此外,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长,能够轻松充放电几万次,并且衰减速度缓慢,代表着技术的顶峰。然而,固态电池技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离子传导率低、固-固界面稳定性差、金属负极和锂枝晶生长等问题,这些难题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和商业化进程。

当前主流的固态电池多为半固态,即固态和液态材料的混合体。硅碳材料是半固态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而未来的全固态电池很可能以锂为负极。然而,即使最先进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也需要承受上百 Mpa 的压力,而如何解决锂金属负极的安全性问题仍是一个挑战。

固态电池之所以价格昂贵,主要是因为所需材料价格较高,远高于传统液态电池。消费者普遍关注成本问题,大部分希望在不涨价的情况下提升性能,甚至希望价格下降。目前,全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比锂离子电池高出4至25倍,设备成本则高出10至20倍,且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巨大。

虽然中国在固态电池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成本仍然是个难题。固态电池要想实现量产,可能需要五到八年的时间,而商业化更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即便有报道称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200亿元,出货量达到251.1 GWh,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克服众多技术难题和成本问题。

固态电池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任务,需要厂商们踏实致远。尽管固态电池对新能源汽车销售有利,但如果过于急于包装概念,而实际产品达不到预期,将会打击消费者的热情和信心。考虑到实施的难度和成本,汽油车在短期内难以被淘汰。要想推动固态电池的发展,除了技术突破外,还需厂商们正视成本问题,务实推进技术的落地。

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的路上,尽管面临着重重挑战,但各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依然在不懈努力。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地的企业都在积极开展固态电池的研发和合作。例如,中国的松下、日产、丰田等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固态电池的技术,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量产。而在日本,丰田、松下等公司与京都大学、日本理化所等科研机构合作,计划在2030年前将电池成本降低到锂电池的30%。韩国的三星SDI和SK等公司也在共同开发固态电池技术。在欧洲,宝马已经与SolidPower公司合作,计划在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

尽管各国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展现出了雄心壮志,但要实现商业化仍然任重道远。固态电池的技术难题和成本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克服。虽然固态电池的市场前景令人期待,但在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之前,仍需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厂商们不仅需要关注技术创新,还需要注重产品的实际应用和用户体验。不能只盲目追求销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只有通过真正的技术创新和不断优化产品,固态电池才能真正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流。

因此,厂商们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能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利益。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地推进固态电池技术,才能最终实现其商业化和普及化的目标。

0 阅读:96

评论列表

夜间清风

夜间清风

5
2024-04-11 14:45

还活在5年前的小便

花开四季呀

花开四季呀

资深自媒体运营,感觉您的关注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