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的调查,截至2022年3月底,日本的摩托车普及率为每12.0人拥有1辆摩托车。这与德国(每13.2人)几乎相同,并且高于中国(每19.0人)和美国(每38.6人)。
另一方面,摩托车普及率较高的国家或者地区中,以中国台湾(每1.6人)为首,其次是马来西亚(每2.3人)、印度尼西亚(每2.4人)、泰国(每2.3人),这些亚洲国家与地区,特别是东南亚的国家排名靠前。
在这些国家,摩托车非常普及,近年来成为主流的125cc级摩托车的许多目标市场就是这些国家。摩托车制造商也在东南亚市场投入了大量精力。
那么,为什么在东南亚国家摩托车会如此普及呢?最大的原因是,这些国家是所谓的新兴国家,除了经济上有一定余力的一部分人外,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比汽车更便宜的摩托车。
这并不是完全错误。的确,东南亚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欧美日相比普遍较低,摩托车基本上比汽车便宜也是事实。
但是,如果仅仅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那么GDP比东南亚国家更低的国家应该会有更高的摩托车普及率。
然而,实际上并没有看到这样的趋势。因此,仅凭收入水平的差异很难解释东南亚国家摩托车普及率的高。
与大米有关一研究说东南亚摩托车普及率高与“米”有关。在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米自古以来就是主食,但并不是世界上所有地方都能种植。
为了种植米这种原料,需要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区并不多。
在这方面,东南亚全年气候温暖,有雨季,还有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大河,水资源非常丰富。
主食米容易种植,意味着人口容易增加。东南亚国家人口众多,与东南亚的这些地理特征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从东南亚国家的成立来看,它们有着作为来自印度等地的贸易船只中转站发展起来的历史。被称为所谓的“港口国家”。
港口国家存在于河口附近或沿海地区,因此每个国家(城市)并不大,港口国家和港口国家之间是热带雨林,这就是曾经的普遍的东南亚的景象。
在丰富的食物(大米)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发展起来的紧凑的港口国家城市,导致人口密度增加。
现在,东南亚主要城市的许多城市都是世界上最高人口密度,其背后有这些地理和历史因素。
而且,当城市地区的人口集中时,就会出现交通拥堵等移动问题。另外,在东南亚的情况下,由于气候温暖且有雨季,因此骑自行车或步行并不是最佳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摩托车,特别是125cc级的紧凑型摩托车,作为灵活移动的工具,再合适不过了。
当然,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情况,但东南亚国家摩托车如此普及的背后,与这些地区是适合种植米的地方绝不是无关紧要的。